慶都山是一個極具特色的當地自然山脈,在這里生活著一群善良的人們,大家自古就過著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原生態生活,現在整個景區保護非常完好,沒有絲毫人類活動破壞的痕跡,下面給大家分享慶都山詳細攻略。
景區簡介
慶都山,在縣東北8千米北高昌村西北,因堯母慶都所居得名。唐堯幼年隨母在此生活,是為唐堯故居地。東漢章帝時封堯母為“靈臺大母”,又因堯母慶都死后,雖葬于今望都舊城處,但其靈魂仍在慶都山,故又名靈源山,俗稱黑龍山、黑龍頭。
孤山獨居,山腳周長約6千米,海拔224.7米,林木蔥蘢,山溪環錯,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京昆高速公路繞山而過。《太平御覽》《讀史方輿紀要》等文獻以及《畿輔通志》等志書,均有“堯山在北,堯母慶都山在南,登堯山見都山”“都山,堯母慶都所居”的記載,是為望都縣名的由來。《大清一統志》載:山半有靈源寺,山上有井,可以下窺曉月。“靈源曉月”為唐縣古八景之一。

山頂平坦處的靈源寺原為圣母祠,建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后改為壽圣祠,是唐代武則天為追念堯母慶都養育圣祖唐堯功德而修建,現存武后供養的巨型佛經碑5通。
山腰原有唐大歷年間所建花塔,現僅存遺址。從2001年開始,寺廟已擴大規模,恢復重建。2002年被市、縣民族宗教局批準為正式宗教活動場所。
2005年建成開光,分東、西兩院,建成大雄寶殿、觀音殿、佛塔、寮房等建筑,如今信眾云集,香火旺盛,晨鐘送曉月,暮鼓伴香燭,千年古剎又現昔日景象。

戰國時期(前240年),秦國名將蒙驁率5萬兵馬伐趙,與趙國著名將領龐煖部大戰于堯山、慶都山下,致2位大將均中箭命殞于中山地,此戰役多在史書中記載并作為故事廣泛在民間流傳。
為開發歷史人文旅游資源,弘揚唐堯文化,從2000年起慶都山辟為唐堯文化園,山頂有2003年豎立的唐堯像,為唐縣標志性建筑。山下有圣母湖,山上多古柏。
2016年起,始建帝堯廟(唐堯文化博物館)、登山臺階路等建筑,2018年6月轉讓給瀛源康養文化旅游公司實施大規模開發建設,修建高標準旅游大道和唐堯古鎮等。
尤其是投資興建的慶都山帝堯廟,將成為承襲、傳播唐堯文化的重要載體。
慶都山位于河北唐縣縣城東北5公里,有232省道和京昆高速擦著山腳邊,交通十分便利。無論你想慢悠悠的驅車前行,還是想飛快的一路狂飚都可以滿足你的愿望,只要你規劃好你的路線,便可以一路暢快的行到山腳下,山下有寬大的停車場。
慶都山外在環境優美,內涵歷史、宗教的底蘊。山前湖水微瀾,綠樹成蔭,可垂釣,可泛舟。拾級登山,山不高,相對高度不足200米,但并不失險峻。山形如盆,四周高中間低而平坦,有綠油油菜畦,蒼翠的樹木,高高的佛塔,雄偉的雕像,軒昂的廟宇,正可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相傳三皇五帝之一的堯帝在此山降生,并隨母慶都長期居住這里。《漢書·地理志》記載“堯山在北,堯母慶都山在南,登堯山見都山,故以山為名。如今慶都山以其仙山靈氣,吸引者遠近之香客定期來此頌經念佛。
來慶都山不用擔心食宿,來此吃住都很方便,而且不用擔心費用,這里不用買門票,停車如需要有人看管你的愛車僅需3元/人。
旅游信息
開放時間:08:00-24:00
門票價格:免費
游玩攻略:慶都山進入正門分為東西兩路,東面是唐代因武則天修建的靈源寺和慶都山,慶都山上修建了石階和堯帝的巨幅石雕像,山頂有擺渡車,10元/人次,可坐車下山,西面是靈源湖和唐堯古鎮,有山水風光,棧橋,游樂場,小吃街,民宿酒店等,設施完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