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皇龍寺是當地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寺廟,可惜在元朝時期就毀于兵火戰亂之中,上世紀挖掘出來相關的遺跡和文物,現在對原來遺址進行過了很好的保護,下面給大家分享詳細的介紹。
在隋煬帝出生的那一年,遠在北方的高麗,一座占地規模極其龐大的寺廟修建完成。這座歷時17年才竣工的古寺,便是韓國目前出土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皇龍寺。

我們都知道佛國寺是韓國最著名的旅游景點,基本上中國游客到韓國都會被導游帶來打卡一圈。但約占地3萬平方米的皇龍寺要比佛國寺大8倍,當然比我國少林寺要小許多。不過這座千年古寺在1238年遭蒙古入侵而毀于一旦,直到1976年被考古發現,并最終耗時一年多成功挖掘出土,這才讓世人得以一睹其昔日的恢弘。

歷史上高麗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又因曾多次附屬古代中國,所以只稱自己為王朝,“皇”字很少出現在其字典上。而之所以用皇龍二字來命名這座古寺,據與一個傳說有關。相傳,當年新羅真興王本想在此打造一處新的宮闕,然而令人驚奇的是這里突然出現了一條黃龍,這才將其改造成一座寺廟,并賜名皇龍寺。

因著皇龍寺這神話般的傳說,在當時也是轟動四方的聞名古寺,同時也因為其是新羅時代最大的古寺,因此承載著許多古新羅時代佛教文化的精髓奧秘。所以當年挖掘出土的文物數量極多,轟動了整個韓國。
然而這座古寺重建后卻并沒有按其原先龐大的規模進行還原,而是另辟蹊徑,在其原址上種滿了大量的百日菊,放眼望去,花團錦簇,爭奇斗艷,仿佛置身于一個花花世界,別有一番味道。

在古寺周圍種下的百日菊原產于墨西哥,由于花大色艷,花期長,株形美觀,因此成為著名的觀賞植物。現在看來,在這大片的草地上種滿鮮花也并不顯得俗套,反而為這古寺遺址注入了新的生機活力,不失為一道妙計。
在這片百日菊花海的中心,便是后來重建的一小部分古寺。設計者在其周圍立起了一圈白色的護欄,以防止游客隨意進入破壞了修建后的古寺。整個古寺的設計典雅端莊,色調簡單樸素,有一種古色古香的味道。在花海,藍天,遠山的映襯下反倒增添了一點飄飄然如遺世獨立的神秘色彩。

韓國的歷史不如中國悠久深遠,文化底蘊也較為薄弱,因此該古寺一經出土便震驚了整個韓國,被當做國寶一般的存在,同時也被指定為韓國第六號歷史遺跡。
曾經,這里匯聚了韓國五湖四海的虔誠教徒,他們跪拜在這片圣土之上,誦經講學,莊嚴而神圣地傳承著佛教文化。現在,四面八方的游客為了其規模宏大的盛名而來,最后卻被這獨特的花海設計所吸引逗留,競相拍照打卡留念。

也許,令人們感動駐足的不僅是因為花的美,更是因為古時的莊嚴肅穆雖已成了一片廢墟,但如今這生意盎然的花海卻給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量,將其歷史內涵,佛教文化繼續發揚光大著。
其實,重建古寺并非只有做到完全還原才足夠吸引人,正如這座皇龍寺,以這種獨辟新境的花海設計,讓這座千年古寺再一次以別樣的新穎面貌展現在世人眼前,不禁令人耳目一新,嘆為觀止。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