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徽州古城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承底蘊,黑瓦白墻的徽派建筑風格帶你進入美好的水墨畫世界中,感受當地居民的淳樸生活,也是一種無上的美好體驗,下面給大家分享詳細的門票價格信息。

歙縣徽州古城門票價格
成年人:90元/人

歙縣徽州古城門票優惠政策
1.4米以下兒童、學生、60歲以上老年人、現役軍人等憑相關有效證件在景區購票。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具體信息請以徽州古城景區當天披露為準。
免票人群
1.2米以下兒童、70周歲以上老人、1—4級殘疾人免票、記者證。

歙縣徽州古城介紹
徽州古城位于歙縣的練江北岸,始建于秦朝,唐代以后成為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湯顯祖的一句“一生癡絕夢,無夢到徽州”使多少人對它魂牽夢繞,城門、牌坊、以及府治特有的府衙,讓游客依然能領略到古徽州府的遺風。
進入古城有多條道路,從哪條路進不是很有講究,古城內不大,轉一圈主要景點都能玩到。在北邊仁和樓附近的徽園和南邊翁城外的多景園游客服務中心都有售票處。徽州古城的幾個城門中,南譙樓最有特色,13對柱子構成門框,在門洞里依次排開,撐起城樓,據說這種“排柵柱”是北宋正宗的城門形制。
東譙樓(陽和門)進去后見到的許國石坊,是整個古城最精華的部分,建于明萬歷十二年(公元1584年)。牌坊有八根柱子,橫截面呈“口”字型,是立體的結構,外部的四個面和內部的四個面都可以觀摩,柱腳有十二只石獅坐鎮,上部的石雕精美絕倫。中國目前這樣造型的古牌坊僅此一座,牌坊主人許國三朝元老的顯貴身份可見一斑。
古城的不少景點都是由許國石坊發散出去,往西可以去徽州府衙,于現代重修,仿造明代府衙的模樣;往東可以參觀歙縣人陶行知的紀念館;往北可以參觀徽園,不過徽園里都是仿古建筑。位于古城東北部的斗山街匯聚了徽派古民居、牌坊和古井,在青石板與鵝卵石鋪就的古街上走走,非常有味道。
從甕城出古城,過建于明弘治年間的石橋“太平橋”,到達練江南岸,這里有太白樓和新安碑園。太白樓為紀念李白而建,新安碑園里最著名的是明代的《余清齋帖》和《清鑒堂帖》,喜歡書法的游客可以來看看。沿練江東行,建于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19年)的長慶寺塔人跡罕至,但它給靠近的游客準備了真正的意外之喜,外部塔身的每一層都有彩色壁畫,因年久而變得模糊,遠觀是發現不了壁畫的。
最后一個景點漁梁在古城以東2公里處,入口在練江北岸,所以看過長慶寺塔后要再次過太平橋回北岸,如果從南岸走,需走過漁梁壩,繞到紫陽橋那才能過河。
漁梁的看點主要是練江上的明代漁梁壩,能不能步行上壩要看練江的水量,水大淹沒古壩便不能上壩了。走到壩上記得留意一下橫著嵌入長條石與長條石之間的小條石“元寶鎖”,起穩固大壩的作用;還有壩中央的開水門,用于排水。若想坐岸邊當地人的小舟游練江,價錢可以商議。北岸的漁梁老街依然有居民居住,他們一如既往地在古建筑前曬被單,時間在這里仿佛是靜止的。
夜晚古城亮了燈,可以看夜景。古城內陶行知紀念館旁的黃山歙縣九月徽州客棧可以住宿,古城外圍住宿處更多。餐館則集中在徽園外,當地特色美食徽州一品鍋,大鍋里鋪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點綴著蛋餃,令人食指大動,還有毛豆腐、臭鱖魚等也值得品嘗,要是碰到賣梅菜燒餅的小販可以買來邊逛邊吃,味道很香。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