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種兵式旅游”火了,這是一種很新的旅游方式,主要講究的就是“假期越短,玩得越狠”,不過很多小伙伴還不明白特種兵式旅游是什么意思?而特種兵式旅游為什么火了呢?
特種兵式旅游是什么意思?
1、簡而言之,就是利用周末或節假日等時間,用盡可能少的時間游覽盡可能多的景點。
2、特種兵式旅游是當代年輕人非常流行的而一種旅游模式,就是盡量用少的時間游覽多的景點,整體過程類似拉練。
特種兵式旅游為什么火了?
其一,文旅復蘇背景下,“出去看世界”的情緒得到釋放。
今年以來,旅游市場不斷升溫。春暖花開的季節,大家都想著出去走走。最新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國內旅游訂單較2019年同期增長約200%,創五年來最高。這種情緒的釋放,在年輕群體中更甚。過去三年,因為疫情,許多年輕人幾乎沒有長途旅行的機會。“憋壞了”的他們選擇義無反顧地奔赴“詩和遠方”。
大家熱烈地用青春擁抱世界,通過拍攝短視頻和vlog,帶火了不少城市和景點。比如泰山的一條狹長山路上擠滿了人,仿佛比地鐵早高峰還要擁擠。在這座堪稱中國最難爬的山上,他們曬出自己爬山的經歷,喊出“青春沒有售價,泰山就在腳下”的激情口號。
其二,“沒錢沒閑”的年輕人,有著創造性極強的智慧。
“閑”和“錢”都受到約束的情況下,趕場旅行或許不是最理想的出行方式,但已然是很多年輕人的“次優”選項。社交平臺上有許多大學生做的旅游攻略,像“兩日游遍XXX”等,看似折騰卻安排得有條不紊,時間之緊湊、花錢之節儉,都讓人感嘆年輕人的創造力。
其三,年輕人對探索未知世界有著更強的內驅力。
“再不瘋狂就老了”,沒有一個年齡段比二三十歲的年紀更適合去感知豐富的世界,嘗試新奇的體驗。最早的“特種兵”,或許是“浙江宣傳”此前寫到的明朝徐霞客。他第一次出遠門游玩,就是在22歲。他在《浙游日記》中寫道:“上午發舟。七十里,晚至昆山。又十余里,出內村,下青洋江,絕江而渡,泊于江東之小橋渡側?!?0多年時間,他跑遍中國,也成就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記》。
其四,地域通達性的提高,為大家最大可能節省了時間成本。
面對繁重的學業和工作任務,年輕人的余暇時間實在有限,但日趨完善的公共交通網絡,又使得旅行的可達空間擴大、時間距離縮短,為短期異地旅行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于是,景點相對密集,火車、高鐵和市內公共交通便利的城市,就成了最受歡迎的目的地。
不管時間多緊、路途多遠,在快節奏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通過“特種兵式旅游”去調整狀態,得到精神上的滿足,為青春留下更多記憶。
“特種兵式旅游”,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特種兵式旅游”,玩的是“一股沖勁”。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在空閑時一拍腦袋,“要不周末去外面轉轉吧!”下一秒,就打開了購票軟件。
他們有時候甚至自己都不知道目的地是哪。有網友便是在高鐵站等待返程時,心血來潮跳上了另一趟列車,補票后才發現目的地是泰安,于是坦然迎接了這份“驚喜”,夜爬泰山看日出,轉場淄博擼一頓小燒烤。
“特種兵式旅游”,主打一個“濃縮就是精華”。年輕人的旅游目的地,往往是熱門城市的熱門景點,比如武漢、長沙、重慶、南京、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杭州等老牌旅游城市。這些城市景點密集,更方便把行程安排精確到分鐘。
有網友就把幾個網紅城市“串”了個遍,在一個周末逛了上海外灘,看了天安門升國旗,又“閃現”在了長沙的橘子洲頭。
“特種兵式旅游”,追求一種“高性價比”。他們大多沒有專門旅行經費,錢是從父母給的生活費或者不多的工資中省出來的。大家開啟了省錢模式,從性價比上下功夫,能在火車上打發一晚的,不會花費住酒店的錢,麥當勞、海底撈等也能勉強湊合。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