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濰坊有一處園林景點,就是十笏園,這里雖然占地面積比較小,但有一種江南園林的感覺,是很適合拍照打卡的地方,那么十笏園為什么叫十笏園?這個名稱有什么由來呢?
名稱由來
十笏園位于濰坊市濰城區胡家牌坊街。十笏園建于明代,原是明嘉靖年間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陳兆鸞(清順治年間任彰德知府)、郭熊飛(清道光年間任直隸布政史)曾先后在此住過,后被濰縣首富丁善寶以重金購得,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改建為私人花園。
“笏”為古時大臣上朝時拿著的狹長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丁善寶在他的《十笏園記》中對十笏園的命名作了解釋: “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園,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十笏”一詞,來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書的《感通篇》中說,印度吠舍哩國有維摩居士故宅基,唐顯慶(656?661)中王玄策出使西域,過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號方丈之室。 后人即以“十笏”來形容小面積的建筑物。此園面積僅2000余平方米,確是小園,丁善寶即取此意。
十笏園面積雖小,但在有限的空間里,能呈現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勝。
園中假山池塘、曲橋回廊、亭榭書房等建筑共34 處,房間67間,緊湊而不擁擠,身臨其境,如在畫中,給人一種布局嚴謹、一步一景的感覺,體現出北方建筑的特色,是我國古典造園藝術中的奇葩。
十笏園平面呈長方形,由中、西、東三條古建筑軸線組成,中軸線建筑及其院落為園之主體部分。
主要有如下景點:十笏草堂、四照亭、鳶飛魚躍石刻、穩如舟亭、假山、蔚秀亭、落霞亭、漪嵐亭、小滄浪亭、回廊石刻、春雨樓、硯香樓、靜如山房、秋聲館、深柳讀書堂、頌芬書屋、碧云齋、唐代鐵佛造像、龜蛇碑、文徵明石刻、董其昌書法石刻、鄭板橋專題陳列室。
景區介紹
十笏園為中國北方園林建筑。始建于明代,又名丁家花園,位于山東濰坊市胡家牌坊街,面積2000平方米。因占地小,喻若十個板笏之大,故名。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