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園博園是一處非常值得小伙伴們前去游玩的旅游景點,其中有著許多好玩的景點值得打卡,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徐州園博園中都有哪些好玩的吧!詳見下文。
1、呂梁閣
園博園的制高點、新地標
呂梁閣位于懸水湖東岸石山之上,建筑設計結合漢代建筑特色,汲取兩漢文化的精髓,建筑與山水相融,端莊秀美,是本屆園博會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一張徐州的城市新名片。
“彭祖故國、劉邦故鄉、項羽故都”,徐州有超過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也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兩漢文化看徐州”,以徐州為中心的漢代文化遺產和名勝古跡不勝枚舉,其中尤以“漢代三絕”——漢兵馬俑、漢墓、漢畫像石為代表的兩漢歷史遺存最為奪目。
呂梁閣作為徐州園博園的主體建筑之一,采用了仿漢建筑風格,摒棄了傳統古建筑過于寫實的元素,以新材料與新技術體現時代感與科技感,登上呂梁閣,其高點樓閣式設計可俯瞰整個園區,成為觀賞園博園全貌及呂梁風景區的制高點和新地標。登閣樓遠觀,山巒起伏,近享湖光,周圍綠樹環繞相擁,景色優美,四面成景。
2、運河文化長廊
觀水韻華章 賞江南美景
“運河文化長廊”位于徐州園博園北部,全長3000多米,是一條集餐飲、休閑、觀景、民俗體驗和非遺文化展示于一體的運河文化風情街。
園區根據地形、水系自西向東暗合運河走勢,以運河的開發和疏浚歷史時間為背景,運河形態和沿岸景觀傳承了文化的脈絡,涵蓋了唐宋明清等諸多建筑風格,包含了亭、臺、樓、閣、廊、橋、牌坊等幾十座不同建筑。“桐葉疏疏苔壁青,烏篷船向古津停”。
運河文化長廊包括詩賦運河、錦肆運河、山水運河三大景區。其中——
詩賦運河以詩詞描繪江南運河為設計靈感,通過曲徑通幽的園路、趣味多變的江南景觀和植物配置,展示具有詩情畫意的江南景觀;
錦肆運河反映了運河商肆繁華場景,以及水岸兩邊樹花搖曳,水中波光粼粼的運河風光;
山水運河結合一些典故以及詩詞作為設計依據,打造出具有自然郊野之美的運河景色。
3、綜合館
依山而建 應運而生
在徐州園博園內,有一處地方以宛若天開為意象、漢代層臺瓊閣為形象,將場地地形與歷史意向緊密結合,形成補山、藏山、融山、望山之氣。這里就是一處能表達建筑和自然和諧共生意境的存在——綜合館暨自然館。從遠處望去已與山形融為一體,達到建筑與自然的完美融合。
通過對傳統建筑的亭、臺、樓、閣等原型進行轉譯建造出場館外表,同時在場館的架構中還有著許多生態環保的選材及新技術的應用。
場館內配備了全裝配式鋼木結構體系,展現出新時代下的綠色建造新方式;利用木紋清水混凝土,體現了裝飾主體一體化的新技術;采用緩粘結預應力技術,體現建造新工藝。整個場館的氣息不但緊跟新時代步伐,也蘊含著歷史的厚重。
4、創意園
收獲豁然開朗的意外之喜
行走在徐州園博園內,你或許會在每個被竹林掩蓋的綽影之下發現豁然開朗的意外之喜,這份“意外”就是——創意園。創意園包括林園、字屋、卷玉、竹技園、園中房 房中園、箬笠六個單體建筑組成,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表現出對建筑與園林獨特的思考和理解。
林園秉承“空間隱 自然現”的設計概念。整體高低錯落,曲徑通幽,半弧形的竹墻錯落布局,形成更多空間組合的可能性和趣味性轉折,在有限的場地下創造出更多活動和休憩的空間。
園中所用材料都取材于自然,回歸于生態,建筑材料選用徐州本土生長周期短、產量高、強度大、環保及可再生的竹材,與自然有機融合。竹材作為生態環保的建筑材料,可有效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竹技園內,為每一位到訪者營造了一段竹與建筑、景觀、空間的對話,傳承中國傳統竹文化精髓,使其在現代建筑、景觀、空間的一體化設計中延續與演繹。融合“竹海”“竹境”“竹筑”三級竹體驗空間,營造不同的空間層次。將建筑與景觀融為一體,塑造不同的空間層次和意境,詮釋竹建筑與自然竹景觀的相融、竹材料與竹的對話。
5、兒童友好中心
給自己一個契機 一起夢回童年
在徐州園博園西北一隅,有一個建筑面積為3373平方米的大“魔方”,造型奇特,充滿科技感,它的名字就是“兒童友好中心”。
在保障綠色、快速搭建的建構體系下,不僅為兒童營造親切、開放、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的教育空間,還提供了豐富的戶外游戲樂園。當游客穿過5號門,看到一個個魔方盒子般的兒童友好中心,可能會產生踏入未來世界的恍惚。
這些或五邊形或六邊形的房子聚散在草地上,其靈感則是設計師們模擬出了孩童們在林中嬉戲的狀態,在自然景觀中自由展開了這片夢幻“魔方”。
兒童友好中心東側緊鄰仿古風貌的華夏學宮建筑群,北側為鄉間公路,西側為流經用地的山水泄洪渠,形成富有野趣的溪流、疊石景觀。
整個建筑結構體系與空間邏輯的高度統一,使建筑外觀呈現出強烈的韻律感。同時,空間和立面產生變化的部分,則來自于基本建構單元在三維方向上的翻轉,使得這些豐富的變化如七巧板或者魔方一樣,帶有幾何控制的隱秘的秩序感。或許閑時你可來這里踏青,邀上三五好友,水邊嬉戲打鬧,也許真的會在某個瞬間突然回到了童年。
6、徐州街
飽覽彭城人文氣韻
復古的老牌樓是徐州街的入口標志,門口左側以綠植和鮮花制作的黃色巨型花瓶,點綴著這條充滿韻味的長街。
還沒走進熱鬧的“大街”,金、孔、張、許、楊、蔣、陳……百家姓的環柱首先映入眼簾,黑色木塊上的燙金字穩重大氣,無聲地講述著永存于輝煌歷史中的“楚韻漢風”。
向深處走,徐州傳統風格建筑整齊排列,串串、書店、咖啡……沿街商鋪琳瑯滿目。新與舊,現代與傳統,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在此碰撞交匯,演繹出全新城市人文氣韻。
清寧橋是中國橋梁建筑技術的“活化石”,是傳統營造技藝“非遺國粹”,是“世界橋梁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個品種,在世界橋梁史上唯中國有之”的存在,并先后命名為“疊梁拱橋”和“貫木拱橋”。
木拱橋的設計,通過設置清寧木拱橋與游船,將木拱橋置于兩岸之中,點綴整個運河長廊水景,河面垂柳倒影、樹影婆娑,水邊蘆葦叢生、海棠飄香,一派“拱橋水上架,游船河中流”的江南水鄉風情。站在橋上環顧,路、樓、橋,水、樹、花,建筑與園林完美結合、相互襯托,好一幅彭城老街圖。
7、清趣園
園林巨匠留下的禮物
清趣園位于秀滿華夏廊的中心,占地約3.5公頃,是一座融合了現代造園思想與技術的中國古典園林。
清趣園是由工程院院士、著名風景園林學家、教育家孟兆禎打造的一座山水園。他一生致力于風景園林研究與實踐,博采眾長、守正創新,今年7月15日,孟兆禎院士辭世,清趣園也成了這位園林巨匠最后留給徐州的禮物。
無論是從觀賞性還是藝術價值來說,清趣園都可謂徐州園博園內絕對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站在清趣園入口處,便可感受到這處園區的巧妙設計構思,建筑的典雅大氣。
從外向內看,園內綠植、建筑、水潭若隱若現,走進園內,眼前是一幅清新景致與植物造景相宜的美圖。行走于曲徑通幽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藝術生活之美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入口的門樓主體使用了仿古墻磚,以花崗巖為基座,以小青瓦為覆頂,門口種植了徐州市市花紫薇。
清趣園的主建筑群在其西北部,主要由“彭城水驛”“擁翠客舍”等建筑組成。在清趣園的眾多建筑中,不乏亭子的林立。岸上的“睦亭”是兩亭相連而成一亭的形式,在我國園林中并不多見。清風、明月二亭分別立于彭城水驛南部東、西兩側,寓意“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