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老牛灣景區自然景觀獨特,人文歷史悠久,生態環境優美,是非常適合游玩的地方,下面小編還為大家推薦了老牛灣景區的一日游玩攻略,詳情見下文,一起去游玩吧!
游玩線路
入園第一站: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進行地質公園門票、擺渡車票等的購買。
入園第二站:公園門景
游客中心購票結束后移步到以黃河文化和長城文化為主題設計的公園門景處,象征著長城的烽火臺和象征著黃河的曲線部分,曲線最高可達九點九米,寓意著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
入園第三站:太極灣觀景臺
從公園門景檢票以后,向西南方走,可以看到太極灣的最佳觀景點,走過長長的游步道,登上觀景臺,太極灣之所以有此美稱,是因為太極灣是黃河上的一個大灣,像中國的古老的太極圖,陰極是彎曲的黃河,陽極是黃土山坡。
入園第四站:VR科普體驗館
太極灣觀景臺游覽結束,便可到乘坐擺渡車的地點抵達VR科普體驗館,VR科普體驗館,它的原理是利用計算機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關于視覺等感官的模擬,仿佛身歷其境。
VR項目:VR四軸飛車、VR未來騎士、VRUFO空間、VR戰馬、VR滑雪英雄、VR劃船、狩獵英雄、VR雙人對戰、VR雙人天旋號、VR雙人360°飛行器、VR暗黑戰車。
入園第五站:黃河集市
VR科普體驗館體驗結束以后,可以從VR館擺渡車停泊地點乘車繼續接下來的旅程,抵黃河集市,大家可以品嘗參觀當地特色美食:老牛灣酒、藜麥粥、果丹皮、蕎麥面、海紅果、沙棘果汁、米醋等。
入園第六站:石坪廣場
抵達石坪廣場以后,大家腳下的石坪廣場是形成于五億年前的石灰石沉積巖,原面積約7000平方米,后因為一些人為因素,現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湖南張家界有一塊類似的石坪約4600平方米,故此清水河老牛灣石坪有天下第一石坪的美稱。
入園第七站:長城與黃河握手之地
石坪廣場的東側,可以看到保存完整的明長城遺址,長城與黃河握手之地是來老牛灣必看的奇景,即明長城與黃河零距離握手,清水河境內的明長城遺址,是明代萬里長城的中段,全長約150公里。
原國家文物局高級工程師、長城保護專家羅哲文先生和國家高級建筑師鄭孝燮先生發表在《人民日報》的文章中這樣評價:“清水河境內的明代長城遺址,無論從建筑結構到壯美程度,都可與八達嶺長城相媲美”。
明長城所處位置的峽谷即為楊家川小峽谷,楊家川河發源于山西省平魯縣,由若干支流匯流而成,全長105千米,由東向西流,在老牛灣處與黃河交匯。峽谷中碎屑沖擊物較多,在楊家川峽谷的最上端,兩壁巖石比峽谷出口處的巖石成層性較差,多成塊狀,谷底發育類似河流階地,階地堆積物為各種碎石,堆積物底界離谷底約一米。它是峽谷下切過程中地殼抬升的證據。
入園第八站:老牛灣堡
老牛灣堡,是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所建的一座屯兵的城堡,最多可屯兵200人。老牛灣堡所處地形險峻,大有居高臨下,威震千里之勢;因此在明代就已成為軍事要塞,直到清代還一直安營扎寨,駐扎兵馬。由于該堡子“北控黃河,南接偏頭”所以是黃河河防長城的第一堡。如今的老牛灣堡已今非昔比,因為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一切只是山頂上遺留的一部分,山下精華部分已永遠淹沒在黃河水中了。
入園第九站:黃河大峽谷
來老牛灣必看的就是黃河大峽谷,晉陜蒙大峽谷是中國最美的10大峽谷之一,地質公園內的黃河大峽谷,為晉陜蒙大峽谷的北段,全長約10公里,河道曲折多變,兩岸絕壁高聳,是晉陜蒙峽谷最險峻最令人驚嘆的景觀之一。這段峽谷地處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帶,由于黃河水流的侵蝕作用,切割出規模宏大的峽谷。峽谷區域內山清、水秀、谷幽、氣勢磅礴,極富美學和觀賞價值。
由于不同部位抵抗流水侵蝕的能力不同,在漫長的地質歲月作用下,兩側的巖石薄弱帶被侵蝕貫通,形成一個小型的溶洞。溶洞別稱“太上老君之耳”。
老牛灣的村民靠打漁拉船為生,比較勞累,會患有癆癥,可是當時醫療條件落后,得了這個病就無藥可救了,而老牛灣就有“太君之耳”,于是人們就帶著祭品虔誠的祭拜它,希望能夠病好。通過這么一拜,心里產生了自我暗示,心情好了,病情也好轉了。后來人們就流傳,“太君之耳”太神奇了,可以把人們從死神手里拉回來。所以黃河兩岸的人們對“太君之耳”感到十分的神奇和青睞。
入園第十站:地質博物館
順著石坪廣場沿路而下,看到的是老牛灣地質公園獨有的地質博物館,展示著老牛灣地質公園特有的地質文化。
出了博物館可以看到礦石展示墻、纖夫拉船浮雕。
入園第十一站:礦石棧道
觀賞完以后返回原路, 接著往下走就看到了礦石棧道。
每一段的棧道所用的石材不同,礦石棧道,全長約3公里,分為礦石游步道,混凝土游步道,架空棧道和懸空棧道。
棧道涼亭也別有特色,觀賞途中小歇的最佳位置。
礦石游步道包括:木紋石游步道,花崗巖游步道、白云石游步道,黃砂石游步道、石英石游步道,鵝卵石游步道和浮石游步道等組成。修建棧道所用的礦石全部產自當地。也代表著老牛灣擁有豐富的地質文化。
入園十二站:窯洞民宿文化
一路走來的許多風景中,錯落有致的窯洞依山而建,依山取材,故形成了當地有特色的窯洞文化,當地民宿選取這一特色,形成獨特的窯洞文化的民宿。
窯洞是一種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民居形式,是黃土高原的產物,也是黃土地上勤勞、包容、堅韌的象征。《詩經》云:“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據史料記載,窯洞的歷史可追溯到四千年前。一方熱土,孕育一方特有文化,地處內蒙古高原與黃土高原交接帶的清水河縣,因縣境地質構造屬山西臺背斜與內蒙古地軸相連接的過渡帶。境內巖石平緩,黃土覆蓋較厚,適宜建造窯洞而居,在這里,隨處可看依山而建的窯洞民居,它們錯落分布,景致獨特。歷經四千多年文明洗禮和孕育,窯洞以其獨特風格逐漸形成了清水河窯洞文化。
當地美食
清水河的本地美食有很多:
酸米湯:當地稱為酸飯,是清水河縣居民的家常便飯,它含有一種菌類,食后可幫助消化,增進食欲。
黃米糕:有在農家樂吃飯的朋友,餐桌上一定少不了一樣食物就是油炸糕。
抿豆面:抿豆面屬清水河縣特色美食的代表,也是當地非遺項目。
小香米:小香米是內蒙古中南部及河套地區被廣泛種植的一種有機農作物食品。顆粒小,深金黃色,米質細膩,精粘度強,入口堿味濃,它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
海紅果:營養豐富,用途廣泛,用海紅果制成的果脯、果汁飲料、果醬、罐頭、海紅酒、果丹皮、果干等產品倍受大家青睞。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