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麗水古堰畫鄉景區中有著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是一處非常推薦小伙伴們前去游玩的旅游景點,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麗水古堰畫鄉中有哪些好玩的景點吧!詳見下文。
1、文昌閣
堰頭村是葉氏宗族的聚居地,為唐代著名道士葉法善之后,與開國元帥葉劍英同宗。葉氏家族幾代人勤耕苦讀,禮儀持家,韜光養晦,至清乾隆、嘉慶、道光年間,葉氏宗族科甲不斷,仕宦眾多,鼎盛時期連出了五名進士,獲準建文昌閣,供奉文昌帝君,寓意昌明儒學文化。它的位置非常巧妙,可謂是一舉兩得。一是這里正好是村尾,起到關鎖“地戶”,攔截風水的作用;二是這里是官道必經之路,可供商賈旅人避雨小憩。
2、千年石函
世界上第一座水上立交橋,這座引水橋叫“石函”。石函下的兩座橋墩將渠道隔成三洞,因此俗稱“三洞橋”。橋下層是通濟堰的渠水,中層是從山上流下來的山坑水,上通行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水上立交橋,比德國人花了整整一個多世紀于2003年落成的馬格德堡水橋,早了近千年。麗水知縣王禔(揚州人)在廣泛調查的基礎上,采納了縣學助教(在縣衙編制內吃俸祿的教書先生)葉秉心的建議,在渠道上建造了這座“石函”,導引山坑水入松陰溪,成功地實現了立體交叉排水,使山坑水和渠水各流各的互不干擾,破解了通濟堰主干渠被山澗來水侵犯而壅塞的難題,是了不起的創造。
3、千年古樟群
左邊是通濟堰的引水渠,渠道兩旁的千年古樟郁郁蔥蔥、蒼勁挺拔。從三洞橋到通濟堰進水口的渠道兩岸現存古樟樹一共十棵,樹齡都在1000年以上。如此規模的千年古樟樹群在國內都是罕見的。古樟樹分布在主干渠兩岸,樹根深扎堰堤,牢牢地護衛著堤岸,也見證了古堰悠久的歷史。
4、龍廟和千年古碑刻群
我們現在來到了為紀念詹、南二司馬筑堰而建的龍廟,也叫詹、南二司馬廟,其性質類似都江堰紀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廟。原來廟內有詹南二司馬的塑像和龍王位,已不復存在。現在主要作為通濟堰歷代碑刻存放之地。原保存著唐、宋、元、浪漫琴鍵明、清及民國時期的碑刻24方,記錄著歷代修建通濟堰的概況以及堰規、堰圖等。1959年,國家擬在甌江建造水電站,麗水將被淹沒。為了保護通濟堰碑刻,將其遷移到當時專區所在地溫州,保護于江心嶼,文革期間碑刻被毀多方。1988年,麗水文物、水利部門從溫州運回僅存的16方碑刻,重新豎立在司馬廟內。宋代范成大的《通濟堰規》碑。通濟堰自創建以來,歷代都比較重視修護和管理,有一套自成系統且完整的管理方法。管理辦法中,南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處州太守范大成所制訂。
5、浪漫琴鍵
這是江南山區常見的丁字步道,用大塊的鵝卵石修葺,此處也是攝影愛好者抓拍鄉村生活的場景之一。
6、甌江
浙江省第二大江,這一段,便是被攝影愛攝影展覽館好者所熱衷的一個拍攝江霧的好地方。甌江水霧由于空氣溫度與水溫差異較大而形成的,一年四季中以秋冬季節較為常見,一天之中清晨與傍晚亦時常出現一江流水半江霧的奇觀,迷霧甌江、江霧泊舟等一系列江霧題材都是攝影愛好者可遇而不可求的。
7、攝影展覽館
8、雙蔭亭
這座古亭建于民國初期,因亭前有兩棵大樟樹,故稱“雙蔭亭”。雙蔭亭屬雙檐攢尖頂,亭內18根紅漆亭柱寓意18羅漢,所以又名羅漢亭。亭子風格端莊穩重,憑江而立,在亭中可一飽江中美景。當年粟裕同志就是在這里整隊離開大港頭北上抗日。
9、香樟古埠
廣場中心是一株碩大的古樟樹。大港頭渡口共有三株古老的香樟樹,這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樹冠覆蓋面積超過500平方米,胸圍達7.45米,需要6到7個大人才能合抱。古樟是大港頭村往昔繁華和如今重新崛起的最好見證。
10、“夢幻巴比松”星空體驗館
全國首個以巴比松為主題的“夢幻巴比松”星空體驗館,于2019年8月正式亮相古堰畫鄉景區,將巴比松畫派、印象派、后印象派筑夢作品有序串聯,讓游客在體驗的同時也能走進大師們的心境,更深層次地去體會大師們創作時的感受,親切又具有歷史感。場館占地面積近1000方,39個場景內容,以巴比松為主題的“油畫情景再現”,全新一代的主題展覽,擁有文化創意、趣味互動、研學教育、藝術體驗等元素,全面啟用空間錯覺、光影特效等尖端科技技術,打破立體繪制與二維視覺界限,帶給你360°多感官的沉浸式藝術體驗。場館內隨處可見的3D搞怪場景,將大師梵高與麗水名家的油畫做最大程度的還原,讓你隨時能穿越進畫中,成為一代大師的極致畫作中的主人公!讓游客仿佛置身于夢幻之地,感受一場視覺盛宴的夢幻之旅。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