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英山桃花沖風景區(qū)是國家4A景區(qū),景區(qū)內(nèi)的旅游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最著名的莫過于十里桃花溪了,相信來過桃花沖的朋友都有去過桃花溪吧,那么在桃花沖風景區(qū)還有哪些景點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十里桃花溪
被譽為“華中九寨溝,中原第一溪”的十里桃花溪,東西走向,橫貫公園境內(nèi),下自“桃花潭”上至“桃花瀑”,全長十里,“鬼斧神功天造物,自然山水賦神奇”。其溪,匯萬泉之水,聚百壑之流,或奔流曲繞,或飛流直下,穿巖鑿壁,瀑飛潭串,如鏈如龍,破谷穿林,氣象萬千;其谷,集千石之怪,萬樹之奇,或獨立成形,或偶合成景,龍、蛇、龜、螺,鳳、鶴、蟲、魚應(yīng)有盡有,惟妙惟肖。更為奇絕之“九龍飛瀑仙女潭,凌波仙子浴溪間”等人神佛道萬千形象,或印形于巖,或顯形于水,栩栩如生,綽約多姿,盡顯風流。旅游開發(fā),九道龍橋通上下;天人合一,千級臺階萬花紅。更有愛情故事,催人淚下心旌動,神話傳說,蕩氣回腸貫長虹。正所謂:“十里桃花溪流遠,百度尋芳景占魁,千世仙女凌波浴,萬載九龍嘯驚雷”。身臨其境,風情萬種,心曠神怡,觀天觀地觀世界;一路走來,風光無限,怡情益智,讀山讀水讀人生。
2、吳楚古長城
“一門通鄂皖,兩眼望江淮,邊區(qū)紅土地,吳楚古長城”。該景區(qū)與岳西同峰共嶺,東聳中原海拔最高的“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碑”,西立“烽火曙光臺”。長達三公里的仿古長城蜿蜒綿亙于大小旗嶺之間,大起大落,山舞長龍舒畫卷;南北分野,郁林疏木各不同。大小旗(歧)嶺乃唐末黃巢起義軍在此割據(jù)之時,辟“黃巢大道”升旗號令軍眾所遺。大革命時期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時期新四軍、劉鄧大軍以此為后方根據(jù)地,先后設(shè)立紅軍醫(yī)院、戰(zhàn)地醫(yī)療所。大竹園會議遺址、紅軍洞、懷英亭、英雄松等,見證了“血染紅土三尺深”的歲月滄桑。公元二000年湖北省“迎接新世紀”的“登吳楚古長城,迎新世紀第一縷曙光”的活動在此舉行,煥發(fā)了“邊區(qū)紅土地,吳楚古長城”的勃勃生機,由此,紅色豐碑,巍巍聳立雄大別;撫今追昔,戰(zhàn)地無煙憶英雄。
3、原始麒麟溝
麒麟溝上抵大別山二峰大同尖,下至公園旅游接待區(qū)左上溝口。在這塊約 600公頃的山林中,有一原始村落二十多戶人家,乃當年紅軍駐扎地;還有巨石坡上百獸園,萬象爭輝栩栩如生。更有原始森林李家寨,面積6000畝的純天然林,終年云繞霧罩,古樹名木星羅密布,大別山五針松、金錢松、香果樹、青檀木、天女花、鵝掌楸和活化石千年古“銀杏”、水杉等近百種國家重點保護珍稀樹種,天麻、杜仲、石斛、麝香、靈芝等名貴藥材均在此衍生。眾多珍稀動物,昆蟲舉不勝數(shù),可謂“萬類霜天競自由”。是湖北江漢大學(xué)、安徽科技大等大專院校開展野外探險、林業(yè)科研的基地。日本林業(yè)專家河野先生來此考察,認為這是“中國罕見的原始次生林群落,堪稱‘華中之最’”。而海拔1698米大別山第二峰的大同尖上,牛背脊骨石如刀削,山岳景觀更雄奇,電影《風雪大別山》曾在此拍攝,而成為湖北電影制片廠的影視基地。
4、二龍戲珠地
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寫道:“……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作者筆下的神話仙境,活脫脫地描寫的是江淮分水嶺、鄂皖交界處、北宋畢升活動地的真正人間桃源仙境——桃花沖。山間公路蜿蜒而行二十里即進入桃花沖公園大門,復(fù)行半里許,山窮水復(fù)疑無路,車輪一轉(zhuǎn)過龍門(龍門坎),豁然開朗別有洞天。十分開闊的旅游接待區(qū),背源玄武,面朝朱雀,左青龍,右白虎,且左右兩河相匯一流,實為“二龍戲珠真寶地,山形水脈動靜中”,萬平米停車場,旅游星級廁所,露天大舞臺應(yīng)有盡有,桃花山莊、桃苑山莊、龍門渡假村等星級賓館,“客至如歸遠方來,旅游中心巧安排;農(nóng)家山珍野菜美,迎來送往盡賓朋”,正所謂;“桃花源是桃花沖,人間仙境勝天堂”。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