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公園面積確實非常小,僅僅只是能種上一棵樹,但是抵擋不住游客的好奇心,每個游客都期待可以前往感受不一樣的風情畫面,下面給大家分享具體的游玩指南和攻略。
除了在以自然風光為核心的公園以外,美國仍有不少標新立異的獨特小伙伴,例如位于波特蘭市的“磨坊盡頭公園”。

與其說它是一座公園,倒不如用花圃來形容它更加貼切,因為磨坊盡頭公園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公園(吉尼斯世界紀錄承認),總面積甚至還不到0.5平方米。大家可以想象到嗎?
這座富有“傳奇”色彩的公園,它的前身只是個被人遺忘的燈柱坑,靠著一個學報主編的宣傳下才逐漸演變成為波特蘭最受歡迎的標志性建筑之一。“磨坊公園”的故事要從1946年,美國俄勒岡州發起城市路燈改造計劃開始說起。
當時波特蘭被安排在改造計劃中的最后一位,等輪到它時才發現所剩經費已經不夠了,無奈之下只好將進行了一半的工程暫停。
第二年資金到位后,原先的工程隊卻無法到崗,只能被迫擇更換新的建筑公司。
更不湊巧的是,兩家公司在交接圖紙時,意外把SW Naito大街和SW泰勒街交匯處的一座路燈遺漏了,就這樣留下一個光禿禿的燈柱小坑。
1948年,一個名叫迪克?范根的報社主編回到了波特蘭,接手了俄勒岡學報開設的童話專欄。一次偶然間迪克發現了廢棄燈坑,他想著與其讓它像道傷疤那樣荒廢,還不如在上面種些花草。
一番忙碌后他突發奇想,這個廢棄燈坑不正是上天賜予他最好的童話素材嗎?當時美國非常流行“阿拉丁神燈”這類的童話故事,于是迪克就模仿它寫了一篇有關精靈的童話。

故事里迪克抓住了一只頑皮的小精靈,為了逃跑小精靈就許諾會幫迪克完成一個愿望。迪克想了想就跟小精靈說:“我想要一個屬于我的公園。”
這個頑皮的小精靈抓住迪克語言上的漏洞,只給了他一個燈柱坑大小的公園。正當迪克要發泄不滿的時候,小精靈突然跟他說:“其實這座公園就像個巨大的森林,不信我可以帶你進去看一看。”剛說完小精靈就用魔法把迪克變小,然后帶著他走進了公園,后來迪克就把這座公園稱之為“磨坊(Mill)”。
這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很快就收獲了大量的小粉絲關注,在未來的20年間,迪克不停在童話專欄中講述小精靈和公園的故事。
為了讓故事更加生動,迪克還在里面加入了很多新人物,既有善良的美麗精靈,也有狡猾的山精妖怪。最后精靈還和迪克一起并肩作戰,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入侵者趕出了公園……
“磨坊(Mill)”公園的名氣一路水漲船高,走紅以后大家更想親眼來看看這個有趣的公園到底長得什么樣,隨著參觀游客的增多,它自然而然成為了波特蘭市最受關注的小景點之一。
1969年,原作者迪克因癌癥離開了這個世界,小精靈和公園的故事也停更了,但“磨坊”公園的大名卻沒因此下降。
事實上迪克的童話故事影響了無數波特蘭兒童,從最初的一小撮讀者演變成1970年超過十萬粉絲的“忠實讀者會”。
在迪克離開以后,人們依然愿意自發為公園做事,比如為它除草捉蟲,添加擺件等等。其中有個名叫勞爾的忠實讀者,他后來成為了波特蘭議員,因此他強烈推薦議會能將“磨坊”例為市政公園之一。
1976年,波特蘭議會通過了勞爾的建議,還特別寫了一份聲明遞交到了美國國土部,要求把公園標注到新一版的國家地圖上。吉尼斯世界紀錄組織得知后也迅速為它開了“后門”,僅僅只用一個月就把“磨坊”公園定性為“世界上最小的公園”,并且還在發布會上對外公開。
2013年,英國人曾對吉尼斯組織提出質疑,他們認為“磨坊”公園根本就不能稱之為一個完整的公園,充其量只能說是個小花圃。
對此吉尼斯組織發表了說明,之所以會認定它是一個公園,那是因為它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社會群眾的認同感,賜予它“最小”的榮譽并非是為了博人眼球,而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它的歷史。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年輕人因為沒有看過精靈和公園的故事而不明白其中意義,但越是年長的游客越是想要前去一探究竟。在波特蘭甚至還有一些學校專門開設了手工課,教導孩子動手制作小的公園擺件,然后再自己送到公園里去。

雖然這座世界上最小的公園真的小到只能種下一棵小樹,但細心的朋友還是發現了很多照片里的樹樣子都不一樣。這是因為小精靈的童話故事在波特蘭太過流行,很多小朋友讀完以后都會幻想著自己也能抓到一個可愛的精靈,于是紛紛跑到“磨坊”公園里動手尋找。
找了半天沒發現精靈的蹤跡,最后小朋友就干脆把整棵小樹“偷”走。據當地某家博物館的報刊統計,在以往的40年間里,記錄在案的數據就有上百條之多,而始作俑者幾乎全部都是十歲以下的小朋友。
正如吉尼斯組織所說,“磨坊”公園真正的動人之處在于文化積淀和認同感,因為在每個人的心里都會有一個充滿色彩的童話世界。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