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博物院可以說是里面的藏品非常多,而且這個博物院還有著九大鎮館之寶呢,占地面積也很大,那么河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就是是哪九個呢,有著怎樣的風采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鎮館之寶之一:春秋·鄭 蓮鶴青銅方壺
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鄭城關李家樓村,春秋中期青銅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一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采用了圓雕、淺浮雕、細刻、焊接等多種技法,巧奪天工,異常瑰麗。
鎮館之寶之二:春秋·云紋銅禁
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淅川下寺。禁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身以粗細不同的銅梗支撐多層鏤空云紋,十二只龍形異獸攀緣于禁的四周,另十二只蹲于禁下為足。這是中國發現用失蠟法鑄造的時代最早的銅器。其工藝精湛復雜,令人嘆為觀止。
鎮館之寶之三:新石器時代·賈湖骨笛
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河博九大鎮館之寶里的扛把子,整體器形完整,且因石化而晶瑩亮潔,幾乎能和美玉爭輝。到目前為止,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為完整、現在還能用演奏的樂器實物,比古埃及出現的笛子要早兩千年,被稱為中國管樂器的鼻祖。
鎮館之寶之四:唐·武曌金簡
1982年出土于中岳嵩山峻極峰。武曌金簡,1982年5月,農民屈西懷在登封嵩山采藥時,在峻極峰的石縫中發現了這個純金的簡片。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唯一金簡,也是現存惟一一件屬于武則天的文物。
鎮館之寶之五:北宋·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1987年出土于河南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凹耶a萬貫,不如汝瓷一片”這件現存于河南博物院的汝官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可謂是稀世珍寶,絕世無雙。它清新秀麗,高貴優雅,細看瓶身還有蓮花紋樣。
鎮館之寶之六:商代晚期·婦好鸮尊
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盛酒器,形體呈貓頭鷹狀,內壁鑄“婦好”二字銘文。背有獸首弓形鋬。寓意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祭天請神,恩澤萬民, 一代天嬌,文武雙高,沙場點兵,平定四方,也符合現在男女平等的大環境要求。
鎮館之寶之七:西周·玉柄鐵劍。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地(虢季墓)。雖劍柄與劍身斷開,劍身銹跡斑斑,但作為中華第一劍,這柄劍的劍柄由和田青玉制成,玉質細膩,溫潤光滑。劍本身經過鑒定,確定是一塊煉滲碳鋼,直接將中國冶鐵史向前推進了200年。
鎮館之寶之八:西漢·四神云氣圖
1987年出土于河南永城芒碭山梁國王陵區柿園墓。位于墓室頂部,是2000多年前,畫在西漢梁王劉買墓室主室里的壁畫,是中國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畫面最大、級別最高、保存最為完整的壁畫,被譽為“敦煌之前的敦煌”。
鎮館之寶之九:商·杜嶺方鼎
1974年出土于河南鄭州商城遺址。是目前人類所能認知的年代最早、體量最大、鑄造最為完美、保存最為完整的青銅重器。共兩件,大的在國博,小的在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簡介
河南博物院創建于1927年,是我國成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本館坐落于河南省鄭州市農業路中段,院區占地面積126畝,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2009年入選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 。
河南博物院現有館藏文物17萬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價值大,是見證中華文明發展軌跡,展示中國歷史發展脈絡的文化藝術寶庫。
現開放有基本陳列《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展和專題陳列《明清河南》《中原古代石刻藝術展》《丹淅吉金——中原楚國青銅藝術》《巧工遺珍——院藏明清珍寶展》及《國寶特展》。并有與展覽相配套的“社會教育體驗廳”和“華夏古樂廳”。
河南博物院以“發揚固有文化、提倡學術研究、增長民眾知識、促進社會文明”為建院宗旨,以建設世界著名博物館為目標,精心打造公益文化服務品牌,是領略中原文化、黃河文化、華夏文脈的重要窗口,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是增進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