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宵節的時候舉辦元宵燈會是一件非常熱鬧和喜慶的事情,也是一件傳統習俗。鎮安元宵燈會在陜西商洛進行舉辦,有著悠久的歷史,目前已經連續舉辦了數十屆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燈會的詳情吧。
鎮安元宵燈會
一場視覺的盛宴,一次時光的回溯,拂去時空的塵土,發現活著的歷史,舊時光,老記憶,守護與傳承,“商洛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你一起體驗歲月的味道。領略陜西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鎮安元宵燈會的文化情結。
鎮安元宵燈會,是集傳統民俗、游藝、祈福于一體的民間文化活動,起源于漢朝,鎮安元宵燈會,有“滿架燈”和“半架燈”之分,除此之外,還囊括了鑼鼓、嗩吶伴奏、喝彩詞、彩船唱詞,演出時,喝彩人會根據接燈人從事職業的不同現場喝彩。
“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燈”,每年農歷正月十五皓月高懸的夜晚,各家各戶男女老幼結伴出門觀燈賞月、燃放煙花,驅邪除魔、祛病消災。出燈前,都要做法事三出,即拜天神、開光、點睛,賦予花燈靈氣和神威,以求燈會活動平安順利,護佑一方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谷豐登、清凈太平。鎮安元宵燈會內容豐富多彩,地域特色濃郁,規模宏大,氣氛熱烈,是人們記住鄉愁和對年俗割舍不棄的文化情結。2015年《鎮安元宵燈會》入選陜西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鎮安元宵燈會發展歷史
據《鎮安縣志》等相關史料記載,鎮安元宵燈會最早起源于漢、唐時期,盛行于明末清初,在鎮安境內流傳至今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流傳在鎮安縣境內的元宵燈會,有“滿架燈”和“半架燈”之分。滿架燈主要有龍燈、獅子燈、旱船、竹馬、云朵、鷺鷥、蚌殼、毛驢、亮虎以及瓜果、花卉、鳥獸等各種花燈,表演者達140多人。半架燈則沒有龍燈、蚌殼、鷺鷥、竹馬、云朵,其他花燈也只是滿架燈的一半。除此之外,燈會還囊括了鑼鼓、嗩吶等伴奏樂隊、喝彩詞、趕船唱詞,演出時喝彩人會根據接燈人從事職業的不同現場即興喝彩。僅傳統喝彩詞就多達300余首。傳統燈會所用的獅子,龍燈,彩船、牌燈、鷺鷥等各種花燈,均為民間藝人手工扎制。
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各家各戶男女老幼出門觀燈賞月、燃放煙花、驅邪除魔、祛病消災。出燈前,會首要邀請道行高深的法師現場做法事三出,即拜天神、開光、點睛,以此賦予花燈靈氣和神威,護佑一方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