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本來就是疫情的爆發期,我國當前的疫情形勢還是比較嚴重的。為了加強疫情期間的防控,減少人員流動,減少大面積的聚集,天津宣布各宗教活動場所暫停對外開放。那么天津的寺廟都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21年1月9日起天津寺廟暫停開放
1月9日, 天津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發布《關于加強疫情防控實施宗教活動場所“雙暫停”的緊急公告》:
為有效應對周邊地區疫情輸入風險,繼續發揮我市宗教界在全市疫情防控中的積極作用,保護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的生命安全,我市佛教協會,市伊斯蘭教協會,市天主教愛國會、天主教天津教區教務委員會,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分別發出通知,自2021年1月9日起,各宗教活動場所暫停對外開放,暫停集體宗教活動。
各宗教團體將指導信教群眾在家過好宗教生活,同時做好個人防護。
天津寺廟有哪些
大悲禪院
大悲禪院又名大悲院,位于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占地面積為4.2萬平方米。大悲禪院始建于清朝順治年間,幾經修葺擴建,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玄奘法師經念堂、弘一法師紀念堂等建筑。其中大雄寶殿內珍藏有從魏晉到明清各代的佛、菩薩造像幾百尊。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尋生救苦,此“大悲禪院”之命名也。曾供奉過唐代名僧玄奘法師的靈骨。現任方丈為智如法師。
獨樂寺
獨樂寺,又稱大佛寺,位于中國天津市薊州區,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國現存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寺內現存最古老的兩座建筑物山門和觀音閣,皆遼圣宗統和二年重建。民國十九年,獨樂寺因相繼被日本學者關野貞以及中國學者梁思成調查并公布而聞名海內外。獨樂寺雖為千年名剎,而寺史則殊渺茫,其緣始無可考,寺廟歷史最早可追至貞觀十年。
掛甲禪寺
掛甲寺位于天津市河西區中環線鄰近海河的地方。原名叫慶國寺,改稱掛甲寺的原由,說起來,要上溯到一千多 年前的唐朝了。掛甲寺在天津的歷史上可謂年代久遠,已經找不到具體的修建年代,可以肯定的是在明朝時該寺已經存在,如果按照民間傳說,掛甲寺可能修建于唐朝以前,果真如此,掛甲寺將是天津最古老的寺院。可惜,即使在史書中,也只是記載據傳說修建于距今1300多年以前的隋唐時期。
薦福觀音寺
薦福觀音寺位于天津市河東區大直沽,津塘公路與大直沽中路交口處,占地面積8400平方米。大直沽是天津的發祥地,歷史上有30多座寺院庵堂,又稱“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衛”,薦福觀音寺是位于大直沽的藥王廟遺址上修建的,是由佛教薦福庵異地重建的新道場。位于小孫莊的薦福庵是民國時期修建的,河東區文物保護單位,現常住尼僧20人。
藥王古寺
山藥王古寺坐落在大寺鎮王村,西臨津淄公路,始建于唐代永淳二年(公元683年),經過歷史變革,1997年再次重修,附屬有藥王湖公園和珍禽觀賞園,現為3A級旅游景區和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廟由山門、前殿、中殿、后殿、東西配殿及鐘樓、鼓樓幾部分組成。雖歷經滄桑,祭祀活動卻從未中斷,每逢廟會(農歷四月二十至二十八),華北地區及東南亞僑胞常來朝拜。
天津潮音寺
潮音寺,原名南海大寺,又名雙山寺。作為海河下游最為著名的寺廟——潮音寺,始建于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和天津建衛同年,也有六百年歷史,它朝向大沽海口,是全國少有的座西朝東的廟宇,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沽街道境內,是大沽街道對外開放的文物古跡。潮音寺是由當地居民集資興建的廟宇,明嘉靖皇重修,御筆更名題匾“潮音寺”。
天津蓮宗寺
蓮宗寺位于天津市和平區保安大街,是1949年后天津僅存的一座尼僧寺院。創建者際然法師在開山時所發的愿言“來僧不趕,去僧不留,自己不親度徒眾”的愿言,使此寺十方叢林的清嚴道風名聞遐邇。此道風被際然尼師的接班人圣慧法師繼承至今,并將作為蓮宗寺的傳院家風而保留。
天津萬佛寺
萬佛寺原名“石佛殿”,位于盤山南坡、石趣園西門。由照壁、天王殿、鐵鐘、大雄寶殿等四大部分組成。盤山萬佛寺萬佛殿,殿內供奉有中國最大的三圣佛石雕,塑有10960尊佛像。1993年,韓振帶領玉石莊人依托豐厚的文化底蘊,將石佛殿重建于原址西1公里處,并更名為“萬佛寺”。它背依陡峰,下臨危崖,是京東、津北惟一的佛、法、僧三士俱全的佛門圣地,數十里外即清晰可見。
天津天成寺
天成寺,位于盤山下盤區,舊名天成福善寺,又稱“天成法界”,以“奧穴”獨特景觀享譽京東。其始建于唐,遼、明、清數代均曾擴建重修。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江山一覽閣、古佛舍利塔、臥云樓等。江山一覽閣,原為乾隆皇帝替身僧云海法師所建;臥云樓因“彩云穿窗”而得名。古佛舍利塔,遼天慶年間建,據碑中記載,塔內藏神龍親奉舍利三萬余顆。兩棵近千年的銀杏樹見證了盤山的風雨滄桑。
天津萬松寺
萬松寺位于天津市薊縣盤山風景名勝區,舊稱“李靖庵”,唐初名將李靖曾在此居住,故名。清初詩人宋犖認為前賢不宜直呼其名,改稱“衛公庵”。清康熙年間又改稱“萬松寺”,沿用至今。明萬歷、崇禎和清康熙時擴建重修,抗日戰爭時期,冀東軍分區十三團團部駐此,1942年被日軍梵毀,但所有佛殿石基和《重修李靖庵碑》保存尚好。1985年修復,大殿、耳房等煥然一新。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