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是世界節日,是公歷的1月1日,也被成為公歷年、新歷年或陽歷年。元旦節是世界新年,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代表著一年之始,在這天會放3天小長假,各地張燈結彩,喜慶佳節。元旦歷史悠久,關于元旦的更多信息,可以參考下文。
元旦
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元旦是每年陽歷的1月1日,“元”也就是開始的意思,而“旦”就是日,即“初識的日子,表示新年的第一天”。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開始。“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中國元旦分為古代元旦和現代元旦,含義各不相同,習俗略有差異。
古代中國元旦習俗
古代元旦是農歷正月初一,是為了紀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在元旦的時候,在北宋的京城,宮廷里要舉行大規模的朝會,皇帝要受百官的朝賀,人們稱之為“排正仗”。此時,常有遼、高麗、西夏、于闐、回紇等地的外交官前來朝賀。除此之外,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堆火等慶祝活動。
現代中國元旦習俗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把陽歷1月1日定為元旦,由于元旦是在我國民國時期才誕生的。慶祝的習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于春節的習俗,或者也可以說是春節的袖珍版,沿用了中國古代部分的傳統慶祝方式,比如放煙花,殺三生,祭鬼神,拜祭先祖等。
元旦屬于國際節,很多國家都把元旦列為法定的節日,在中國也同樣如此,新中國成立以后,規定元旦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后來改成元旦放假三天。但在中國,并沒有固定的習俗來慶祝元旦,所以在元旦期間,各地會有很多方式慶祝元旦,例如元旦吃水餃(寓意吉祥財富)、元旦舉辦各種匯演活動(增添節日喜慶)等等。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