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山大瀑布是一處規模極大,超級震撼的特色瀑布,自古以來就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前往參觀,留下來不少經典詩篇,這一切都顯得合情合理,堪稱精品之地,下面給大家提供天臺山大瀑布詳細介紹和游玩指南。
閑窗漏永,月冷霜花墮。悄悄下簾幕,殘燈火,月光冷,一地寒霜,2020的冬,一天天冷冽了起來。
愈靠近年底,瑣事便愈多;愈是嚴寒,便愈發向往溫暖,那就去山里走走吧,順路尋一份清凈。

浙江中東部,有座天臺山。
百科論天臺,西連仙霞群山,東接舟山群島,曹娥江、甬江水系以其為界。
換句話說,天臺山就是仙霞嶺的余脈,而天臺山的余脈再伸入東海,就成了舟山群島。
從諸如《全唐詩》的詩文叢林中,不難發現,浙東有一條“唐詩之路”,一條隱藏在歷史中的山水人文古道。李白、杜甫、王維、溫庭筠,四百余位唐朝詩人徜徉其間,曹娥江是其主脈。
而天臺山,正是這條山水詩路上的風流所在。
天臺華頂是天臺山的最高峰,海拔雖只有一千余米,卻傲視于會稽諸山,正是李白口中的“天臺四萬八千丈”。

天臺山是一個盛開著傳說的地方。
中國佛教有八大宗派,所以就有八大祖庭,而天臺山正是古時“八宗之首”天臺宗的祖庭,因其教義為《妙法蓮華經》,故又名法華宗。
天臺宗前有九祖,傳自第二代釋迦龍樹菩薩,啟自北齊高僧慧文。
南陳年間有“東土釋迦”之稱的智者大師于臺州天臺山創立天臺宗,判佛五時八教,集合南北各家義學和禪觀,發展成一家之言。自此,佛教中國化初步形成。

天臺宗是中國漢地佛教最早創立的宗派,得到朝野的支持和信奉,對隋唐以后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響,一千五百年來,雖幾經起落,卻世代綿延。
公元九世紀初,日本高僧最澄將天臺宗傳入日本,在神秘而風云詭譎的平安時代與真言宗發展成為著名的“平安二宗”。
五條縱軸線往來分割,八百余間房屋羅列其中。眼前的這座氣勢恢弘的古建筑群—國清寺,正是中國和朝鮮、日本、東南亞諸國天臺宗的共同祖庭,寓"寺若成,國即清"之意,是南宋年間的江南十剎,現如今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面環山,五峰懷抱,寺前照壁拱橋,碧水長流,寺外古木參天,清幽靜謐。建寺之年由智者大師高徒章安尊者栽種的“隋梅”,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高齡。
國清寺內保存有大量文物古跡,諸如歷代皇家御賜的珍寶,古時中外交流的饋贈,碑刻、經書、字畫等文化瑰寶俯仰皆是。
智者大師遺留的貝葉經,王羲之"獨筆鵝字" 碑,柳公權、米芾、朱熹的真跡等等……Emmm,算了,珍品太多,還是待你們親眼看吧。
作為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天臺山集天下山水奇觀于一體,李白、孟浩然等詩人皆在此留下了傳世詩篇。

沿溪而上,群山連綿,萬木蔥蘢,怪石嶙峋,奇峰突兀,移步換景,讓人目不暇接。
天臺山有架天生石橋,喚作“天臺石梁”,長約7米,寬不盈尺,橫亙在兩山峭壁上。

作為鐘靈毓秀的洞天福地,天臺群山在古時可是傳說中的神仙居所,全唐詩中不乏在此尋仙訪道的詩篇,而道教南宗祖庭,位于天臺境內的桐柏山上。
昔年鼎盛時期,桐柏宮周邊九峰道觀數十,蔚為大觀。
桐柏山西麓,路轉溪頭,忽聞聲若雷鳴,抬頭可見白練橫空,從天垂落。

眼前的這片落差325的梯級瀑布群,正是消失多年又重現世間的中華第一高瀑—天臺山大瀑布。
遠眺是一道氣勢磅礴的完整瀑布,近觀卻是流態各異的九級瀑布群。游人可在瀑布間穿梭前行,撲面而來的水霧,仿佛山間升騰的仙氣。

一川瀑布飛流直下,勢若雪崩,銀花四濺,又像千萬顆玉珠崩落在山川間,蕩起浩大的水汽,如煙如霧,在燦爛的陽光里閃爍著萬縷光輝。

天臺山的美,既有靜謐空靈的秀麗,也不缺波瀾壯闊的浩瀚。
而那些溫柔了時光與這片山河的詩人,曾站在山上看風景的他們,也成了我們眼中的風景,這山川如酒,敬曠世溫柔,至死方休。
擎竹傘,誰襲白衣涉足云水間,顧山川,誰見煙波裴回流風歡,倚闌干,誰望銀河倒轉落九天,聽雨潺,誰道云舒千卷半生念。
望月圓,誰憶青石古潭之初見,聞夜曇,誰嘆踏月流年未央天,君可見,那年風和日暖玉生煙,君不見,那年鐵馬冰河余生亂。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