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到冬天了,冬天大家都非常的喜歡泡溫泉。泡溫泉不僅可以消去疲憊還有對身體有益的作用,但是泡溫泉也需要注意的事項。溫泉該怎么泡也是非常講究的。那么泡溫泉究竟有什么樣的好處呢?我們來看看。
泡溫泉的好處
1、溫泉熱浴可使肌肉、關節松弛,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2、溫泉熱浴可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常葆青春。
3、瀑布浴可活絡筋骨,減輕酸痛等癥狀。不過應盡量避免與泉水成直角直接沖擊。
4、露天溫泉的日光浴加森林浴,對骨骼疏松癥患者有特別幫助,溫泉中的鈣質、適當的紫外線交互作用,對身體有益。
5、冷熱泉交替的方式,可使血管擴張收縮,增強全身肌肉,不過水溫及時間以個人舒適為宜,切勿溫差過大造成身體不適。
6、溫泉中的化學物質有美容的效果。如硫磺泉可軟化角質,明礬泉有收斂作用,含鈉元素的碳酸水有漂白軟化肌膚的效果。
泡溫泉的步驟
第一步,探試池溫。先用手或腳探測泉水溫度是否合適,千萬不要一下子跳進溫泉泳池中。
第二步,腳先入池坐在池邊,伸出雙腳慢慢浸泡,然后用手不停地將溫泉水潑淋全身,最后時不時讓全身浸入到泉水中。
第三步,先暖后熱。溫泉區內設不同溫度的泳池,應遵循從低溫度泉到高溫度泉浸泡的順序,循序漸進,逐步適應泉水溫度。
第四步,掌握時間。一般溫泉浴可分次反復浸泡,每次為20至30分鐘,如果感覺口干、胸悶,就上池邊歇一歇,做一做舒展體操運動,再喝一些蒸餾水以補充水分。
第五步,按摩配合。適當的穴位按摩會加強溫泉保健的功效,對一些疾病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第六步,注意沖身。盡量少用洗發水或沐浴液,用清水沖身則可,這樣做有利于保持附著在皮膚上的礦物質。
泡溫泉要注意什么
1、泡溫泉的時間
泡的時間能多長要看水的溫度。34℃~36℃是微溫浴,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能平緩情緒;37℃~38℃是溫浴,能緩解血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皮膚緊張;39℃~42℃是高溫浴,能改善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
泡溫泉的時間以每次10~20分鐘為宜,若是34℃~36℃的微溫浴時間可稍長些,高溫浴就絕對不宜超長。
2、適時補水
泡完溫泉后,身體當中的水分會隨汗液大量的流失,應當喝一杯白開水。這樣對身體健康會有好處的。
3、擦干身體
注意泡完溫泉后的保暖問題,當走出溫泉后,要迅速用干毛巾擦干全身,尤其是腋下、胯下、肚臍四周的部位,然后用潤膚露涂抹全身,這樣會更好地鎖住皮膚的水分。
4、緩慢出浴
泡溫泉主要是下半身泡在水中,相應部位血管被擴張,如果在改變體位時(由坐位變為站位),容易導致腦供血不足,特別是老年人。輕者可出現頭暈、頭疼,嚴重者易摔倒。因此起身時應謹慎緩慢。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