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南岸區龍門浩老街是很多當地老重慶市民的童年美好的記憶,傳承了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老街依舊煥發出令人心動的場景和畫面,大家在這里可以深度感知老街文化的底蘊,下面給大家分享具體的攻略指南。
也有一處極具特色的民國風貌建筑在等待著人們的探索,這,便是擁有百年歷史文化的龍門浩老街

1891 渝開商埠
自1891年重慶開為商埠起,龍門浩碼頭應運而生,各國商船開始穿行于長江之上。那時的龍門浩碼頭商賈云集,人山人海,是最大的外商聚集地。

長江河畔上,曾經的零星漁船漸漸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日漸成熟的商業通行局面。
修舊如舊,風采如初
龍門浩老街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共包含有18棟歷史建筑。重慶海關別墅舊址、美國大使館武官住處舊址1號樓、美國大使館武官住處舊址2號樓、美國大使館臨時辦公樓舊址、新華信托儲蓄銀行……這些充滿歷史的樓宇都是不可復制的瑰寶。
對于這些文物古建筑,老街在修復時期也是格外小心,秉承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還原古建筑的本來面貌。柱子、斗拱、橫梁、椽子等構件,每一項都是一門手藝,是需要修復者傾盡全心的技藝。
舊磚|舊瓦|舊條石
為了更好地還原建筑舊貌,老街的修復,聘請了一流的文物修復工匠,并且從各地老建筑上收集了160萬塊舊磚、40萬片舊瓦、3萬噸舊條石。老街每一棟建筑的屋面都采用了波形瓦赫小青瓦,室內地面則為水磨地面。
這里的每一塊磚石,每一片青瓦,都被時光沉淀出一篇篇悠悠故事,而老街,用故事填滿故事,續接起了一段新的開始。
門窗|榫卯
老街的門窗多為木質結構,時過境遷,已是雕花缺損、漆面斑駁,厚厚的灰塵覆蓋在上面,叫人難以辨別其原本的模樣,也很難再進行還原修復。
但為了達到做舊的目的,修復工匠們決定全程依照古法,按榫卯結構進行純手工制作。

PS. 榫卯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采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這是中國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
磚卷拱
百葉窗上,一條由磚塊構成的弧形線條十分特別,看著也較為美觀。或許這條弧線在許多人眼中只是一個簡單的裝飾,但其實它也具有承重的作用。要知道,磚拱結構是一門老手藝,其原理就在于將豎向彎矩轉化成磚塊之間的壓力,從而達到不使用鋼筋混凝土也能固定的效果。

這樣既能保持美觀又實用方便的老手藝在老街還有許多運用之處,比如老街上隨處可見的老虎窗、勒腳、坡屋面等,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貝。

如今的龍門浩老街,已然成為一個集復古典雅、時尚新潮于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開埠文化、抗戰文化、巴渝文化在這里異彩紛呈,美食、景點、藝術、休閑……老街都能滿足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