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區(qū)濟渡橋?qū)τ诤芏嗤獾赜慰蛠碚f確實不知名,但是對于老上海人來說還是極具年代感和美好回憶的,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濃郁的上海文化風情,在這里可以盡情的獲得最壯美和抒情的畫面以及歷史記憶,下面給大家分享具體的攻略指南。
位于上海金山區(qū)漕涇,考察了有“浦南第一橋”的濟渡橋,濟渡橋位于漕涇鎮(zhèn)的西北部金光村,距離金山區(qū)政府駐地有10公里,濟渡橋又名“七星橋”,我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猜測這和橋有七個橋孔有關(guān)。

我們踏上這座古橋,感覺它的氣勢磅礴而又有江南水鄉(xiāng)細膩的氣息。橋面由每孔四塊厚36公分的花崗巖敷設(shè),從南到北,有六墩七孔共二十八塊。每四塊一組,石面整潔平整。
南北相對應(yīng)的三孔橋面石長度尺寸一樣,我們測繪了一下,南面第一組和北面第一組花崗巖長4.35,南北第二組4.8米;南北第三章5.9米。
最中間的四塊長6.5米。每組四塊石頭規(guī)格幾乎一樣,橋面寬度不變2.15米。測繪厚我們感慨當時工匠精湛工藝。
濟渡橋跨越東西流向,水面開闊的塘涇中心河,在橋的東側(cè)我們看,南北各3孔由4個橋墩,每橋墩是有5塊粗大石條豎立做支柱,中高兩端稍低。
最中間一孔橋面是有2個大量花崗巖條石堆砌而成,橋段下寬上窄,呈梯形形狀,這二橋墩和旁邊的截然不同。中間橋孔最高,方便來往大船通過。橋面東側(cè)立7根1.2米高度素四方橋欄,欄桿間是上下2根杉木相連。



濟渡橋 面的東西兩側(cè)都鐫刻蓮花花紋,由于年度原因,不是太清晰。南北橋墩兩側(cè)也刻有橋聯(lián),太遠較模糊,經(jīng)過立在橋南的文物石碑才大體文字信息。
石橋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年),由里人周思達、徐治滄等人發(fā)動籌建,1877年落成,全長43.6米,非常不易。碑后有《濟渡橋記》一篇,記錄建橋情況。
由于這種柱墩混合室七跨梁橋,江南一帶保存完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上海地區(qū)就這一座,所以稱“浦南第一橋”,濟渡橋現(xiàn)在是金水區(qū)重點保護文物。
我們以前在江蘇常熟見過張墓橋,外形相似,但已經(jīng)異地重建,當我們再踏上濟渡橋,撫摸圍欄,感慨歷史就在眼前。
-
鄭州中國綠化博覽園
鄭州·中國綠化博
2092 03-14 -
南通洲際綠博園
南通綠博園比較適
2535 03-14 -
天府花溪谷
這處天府花溪谷景
999 03-14 -
沙河市桃花源風景區(qū)
沙河市桃花源風景
247 03-13 -
神鹿峰旅游度假區(qū)
神鹿峰旅游度假區(qū)
1522 03-13 -
鏡泊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
黑龍江鏡泊湖風景
1315 03-13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