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渡古街不僅僅存在于古代詩歌中,更是在現實生活中被完美的延續下來,傳承了千年的古代文化和內涵眷顧了當地一代又一代人,在這片美好的土地上隨處可見的不僅僅是滄桑歷史痕跡,更是一幅幅美好的上古風情圖,下面給大家分享詳細的介紹。
西津渡古街介紹
西津渡古街是鎮江市歷史文化文物集大成,依附于原破山棧道而建。其歷史厚度和文化積淀非一般古鎮古街可比,歷代文人墨客都紛至沓來,留下了無數的動人詩詞。所以我認為去鎮江必去西津渡,愛古鎮古街必去西津渡。

西津渡古街歷史簡介
要說西津渡,必須先說永嘉南渡的故事。故事發生在西晉永嘉年間(公元307年-公元311年)。北方漢人為了躲避戰亂紛紛舉家族南下,一個家族動輒幾百上千人,這大批南渡的民眾,大大的改變了南方地區的文化習俗生產等等這就是永嘉南渡的故事。而這大批民眾登錄地就是西津渡。西津渡一開始并不叫西津渡,三國時叫“蒜山渡”,唐代叫“金陵渡”,自宋代開始才叫“西津渡”。

要說西津渡與鎮江的關系,最早沒有鎮江只有西津渡,后來西津渡基本上可以代表鎮江,鎮江出現的歷史名人或歷史大事件,基本都在西津渡。東晉農民領袖孫恩起義在這兒。唐代徐敬業造反,初唐世杰之一駱賓王,因為寫下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受牽連,后兵敗“奔潤州,潛蒜山下”說的也是這兒。宋代韓世忠抗金,在這兒發生了數百次戰爭。三國時候,吳國孫權在此駐訓水師。在這兒發生的歷史大事件實在太多,我無法一一列舉。我對西津渡的評價是: 一處西津渡,半部中華史。

西津渡文化
正因為西津渡有深厚的歷史背景,歷朝歷代的政治人物及文人騷客或多或少都與之發生過故事。比如李白,孟浩然,王安石,蘇東坡,米芾,陸游,辛棄疾,甚至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都曾來過此地,下面我來分享兩個名人有新進度的故事。

第一位是南宋著名詩人辛棄疾,與西津渡的故事。公元1205年,辛棄疾出任京口知府抗擊金兵(京口即鎮江),此時她已經65歲,大家想想當時人們的平均年齡是多少,65歲大概相當于現在的80多歲了吧,。可見當時的宋朝有多孱弱,舉國上下無幾個可用之將,竟將如此重擔,壓在這么一個老將軍身上。

老將軍嘆世事艱難,國家危亡卻無可用之才,寫下了名詩《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老將軍愛國,求才,無奈,悲傷之情溢于言表,天地悲涼。

第二位是北宋著名詩人王安石,與西津渡的故事。宋熙寧元年(1068年),王安石被皇帝征召,第二次出任宰相。當他從西津渡口乘船北上時,觸景生情,寫下著名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此時王安石的心境與辛棄疾是完全不同的,他雖然也思念家鄉不舍離開,但同時也意氣風發躊躇滿志,心情還是不錯的。

游覽西津渡看點
我講了這么多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與西津渡的關系,是為了讓大家帶著歷史去旅游,建筑只是皮囊,歷史積淀才是精神,不同地方的建筑大同小異。
不同的歷史故事才是其靈魂。這兒的老碼頭文化園、小碼頭民俗歷史文化街區、環云臺山商業步行街、云臺山景區、伯先公園、鎮江博物館,原亞細亞火油公司、稅務司公館、工部局巡捕房等等都很有看頭,此外,多欣賞欣賞街區內,形形色色餐廳茶吧等等,光看裝修和名字都很賞心悅目。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