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安地小同村被譽為最美麗的鄉村之一,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完美的保留,這里的村民都非常愛護這里的環境,絕對沒有隨手扔垃圾的習慣,下面給大家分享金華安地小同村住宿攻略。

得水山莊
黛色的青山環抱著一片青磚黑瓦民房,清澈的溪水流淌著一年四季歲月歡歌,在金華南山腹地,一個叫小同的山村,留給我們是童年般的記憶。
這里的空氣是潮濕而清新的,每一次呼吸,都如同滲透著溫潤的氣息,夾帶著山野飄來青草的腥味,給人絲絲甜美的享受。
非常感謝金華市委宣傳部組織的“兩美金華·抒懷婺江”采風活動,召集了金華范圍內的文化精英,沿著婺水源頭,走遍八婺大地,讓我們再一次近距離接觸小同村,聆聽小同村憑借地理環境優勢,發展鄉村經濟的脈博。
汽車沿安地水庫一路南行,兩邊山坡上的植被越往內越茂密,山形走勢倒映在水庫里,與湛藍的庫水形成一抹精美的水墨畫,如同繪畫大師在湖面上潑撒出的藝術精品。
偶爾有一葉扁舟漂浮在水庫里,搖曳著碧綠的水面,給寂靜的庫區增添了一絲生動的情景。
到達小同村時,已經是下午三四點鐘時分,此刻太陽已經偏西,余輝照耀在山坡上,給小山村的周圍鑲嵌了一道金黃色的光圈。
小同村四面環山,清澈的箬陽溪緩緩從村邊流過。四周的青山竹林茂密,盡管是酷暑時節,但山中卻沒一絲炎熱感覺。
山區的天氣多變,剛才還是陽光燦爛,忽一會兒,便又陰云密布,零星雨滴時不時地敲打著行人的臉頰,冰涼的雨滴,在夏日的午后帶給人們極其爽快的清涼,惹得游人不住地呼叫和驚喜。

草棚納客
我們入住的地方,是小同村的一個自然村,名叫洋橋頭,幾十戶人家,房子均是沿公路邊依山而建,屋后茂密的竹林,是小鳥棲息的天堂,門前清澈的小溪,是魚蝦游嬉的樂園。
近些年來,都市游客返樸歸真的嗜好,給了小山村無限商機,頗有頭腦的山民便順勢建起了農家樂,在一幢幢依山而建的小洋樓里,設置了一間間小客房,供城里人入住。
洋橋頭村因何而得名,我們不得而知,但一架吊橋橫跨在村莊和溪對面的山林,讓我們驚奇不已。吊橋用鋼索連接,上面輔上木板,兩邊以粗壯的繩索當護攔,人走在吊橋上,晃晃悠悠,如同蕩秋千。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游客們從吊橋上緩緩步過,在對面的竹林里休閑納涼,在酷熱的暑天,這一方清幽帶給人們無比的清涼。
小同村的農家樂清一色是賓館式構建,家門前的路面輔著細碎的花崗巖,平整、光滑,且帶有花紋。家門對面則是一排竹木構建草棚,古樸典雅,與對面氣派的洋樓相得益彰。
草棚邊角則掛滿了一溜紅燈籠,雖然還未入夜,但紅燈籠已閃爍著緋紅的光亮,給小山村增添了一絲喜慶氣息。農家門口種植的葡萄,藤蔓延著葡萄架橫跨在草棚間,與農舍門前懸掛著的紅燈籠融合在一起,紅綠相間,描繪了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村畫卷。

斑駁地磚
小同村的領頭人叫吳芳金,這個純樸的山民除了繼承了山民好客的秉性外,還添增了一絲經營的精明。七八年前,越來越多的城里來,每當酷暑時期,便跑到小同村避暑納涼。
小山村悄然興起的農家樂休閑游服務,啟迪了吳芳金發展農家樂的信心。他順應時勢,在村里建起了農家樂旅游接待中心,統一管理來村中休閑的都市客人。
也正是他的活絡和引領,才給小山村帶來了無限商機,如今,小同村經營農家樂的農戶已有10多家,每年給山村帶來數百萬元的經營收入。
讓吳芳金最為自豪的是,小同村的衛生管理堪比都市。盡管前來小同村游玩的人絡繹不絕,但小同村的環境衛生卻一直保持潔凈完美,我們行走在村中小弄和村邊公路上,幾乎很難的看到有垃圾傾倒現象。
原來,村里專門配備了衛生管理員,全天候進行打掃和清運,每一個小同村民,都會很愛護自己的家園,隨地扔垃圾的行為,在小同村會為村民所不恥。愛護家園,就是愛護我們眼睛。這一點,在小同村成為共識。

竹林小樓
我們入住的農家樂名叫“得水山莊”,這是一幢依山而建的洋樓,共五層,外墻以彩色釉面磚鑲嵌,外觀富麗堂皇,在小山村顯得氣派而又尊貴。
主人姓葉,據稱,得水山莊是他花了四五百萬元錢建造的,在當地堪稱一流建筑。入內是地毯、電梯,現代豪華,出外是小院溪水,古樸純真。
我們在得水山莊轉悠了一圈,如同置身于現代與遠古的交替之中,晃然如夢,不知身處何地。
“得水山莊”的背后,是一座林木茂密的青山,當地人稱之為“觀音山”。山莊主人葉老板巧妙地將山水和莊園修為一體,形成了山房合體、坐陣村口之勢。
我們沿著山莊側面一條小道往山上行走,“觀音山”茂密的竹林如同眼前綠色屏障,為山莊遮擋著來自山口的颶風,而通往山頂的小道,也用條石修整得平坦有序,使人有步步登高之感。
時值傍晚,烈日早已躲進了西邊的山岙,我們行走在彎曲的山道上,已感覺不到夏日的酷熱,只有仰望山頂時,才會發現,從遠處山岙中直射而來的陽光,依然把山頂的樹木染成一片金黃。
偶爾有山鳥從我們頭頂飛過,清翠的鳴叫聲,讓寂靜的山谷顯得更加清幽。
在通往山頂的路上,我們發現,山莊的主人在山彎中很創意地修建了蓄水池,池邊也用水泥圍攔護砌過,山頂流下的山泉,在蓄水池里屯積后,又流向山腳的村莊。此刻,群山倒映在蓄水也里,讓原本就有些碧綠的水色,顯得更要深藍。
水池邊上的洼地里,種著各色蔬菜瓜果,青翠的絲瓜,懸掛在竹籬架下,一根根如同整齊擺放過一般。山腳的巖石邊,爬滿了南瓜的藤蔓,一些攀高枝的南瓜藤搭上了杉木樹枝,便一路往上沿伸,圓圓的小南瓜像燈籠般掛在樹枝間。
西紅柿則隱藏在枝丫交錯的青翠欲滴的秧架下,紅潤的色澤,讓人看到了忍不住饞涎欲滴。豆角架下,一嘟嚕地倒垂著的豆角們,互不相讓地擁擠著,盡享山谷靈氣的洗禮和滋潤,讓人有一種身置農家小院之覺。

箬陽溪
夜幕悄悄降臨了,山谷中又飄起了零星小雨。我們顧不上繼續往山頂行進,連忙原路返回。
山村的夜晚比城市的來的更早一些,太陽一旦在對面的山岙中隱身,黑色夜幕陡然間就覆蓋在整座山峰間,四面的山也不知覺地向山村靠過來,顯得越發高俊魁偉,夜色讓山體變得更加莊重、肅穆,如偉岸的父親呵護孩子般注視著小山村。
一幢幢農家小樓散落在山腳的公路邊,來自各地的旅游客車也散落在各家農舍門前。這時,炊煙從各處農舍裊裊升起,與遠山漂浮著的云霧混合在一起,把小山村裝扮得虛幻若離,縹渺間宛若仙境。
山腳農家樂里的飯菜已經飄來誘人的香味,一路點綴的紅燈籠似乎在召喚我們回去。
晚餐的地點就在農舍對面的草棚里,來自田野的風拂面而過,讓人盡享自然清涼。坐在草棚間,就著滿天的星光,品嘗著來自山野的時鮮美味,這無疑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此時,同桌的團友們高聲笑談著,這份喜悅似乎要穿越黑幕,直通云宵。我的目光游離在若隱若現的群山之間,細細品味著這一分安祥和寧靜。
寧靜的鄉村帶給你的洗禮將重燃你對生活的期望、對生活的熱情。在重新回到城市的時候你能有更加爽朗的笑聲、有更加激情的熱情、有更加對未來充滿期望的憧情。

吊橋
靜夜如水,小山村的夜更是美得讓人盡情陶醉,陶醉于遠離都市喧嘩的寧靜中,陶醉于兒時的晃若昨日的記憶中,陶醉于滿天閃爍的星空中。
望著群山間隔中滿天的繁星,我仿佛看到了兒時外婆搖著麥稈扇講述牛郎織女的傳說,看到了童年夢幻中對都市生活的憧情。
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又迷失于城市繁華的困惑中,渴望回歸自然的心境。
安下來的心靈與這個恬靜的夜晚,化作一首美麗的小詩。
我想,在這個寧靜的夜晚,就這樣靜靜地仰望著星空,就這樣靜靜地去思想,沒有繁瑣的應酬,沒有權力的紛爭,沒有欲望的困擾。一切都靜止在這份安寧之中,如同山澗緩緩流淌的小溪水,伴著星月光輝,回蕩在寂靜的幽谷中。這,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呢?
入夜,躺在“得水山莊”的客房里,窗外是黛色的青山,睡夢間,窗口的小溪水流淌著嘩嘩的琴聲,伴隨著人們疲憊的身子入睡。
多么安寧的山村夜晚啊,這是一種兒時的記憶,更是一種心靈曠達的洗禮。鄉村的美帶給我的更多的是心靈深處的復歸,這是對生活的期望。
人生一輩子,總有一些往事讓我們感動,總有一些故人讓我們難以忘懷。隨著歲月更替,四季輪回,這些經年往事,點點滴滴都在記憶深處漸漸清晰起來,仿佛一條涓涓細流的小溪,在我內心深處蕩起陣陣漣漪。
旅游的另類遭遇:
2016年4月17日,早上起來天氣不錯剛好老媽和老婆都在家里閑著無事,然后大家商量后準備去安地小同村農家樂吃個中飯,下午再去山上采摘竹筍,這樣既吃了野味也參加了野外活動。
小同村是金華大力宣傳的一個休閑吃飯采摘的度假之處,政府在網上的宣傳側重了吃飯,垂釣,采摘等豐富的活動。
也是由于政府的大力宣傳和支持讓我們對小同村的休閑之旅充滿了興奮和好奇,可惜沒想到到頭來缺是驚魂之旅。
9點準備好了東西從家里出發前往安地,一路的風景非常美,經過仙源湖邊上的水庫更是非常壯觀,10點多我們到達了小同村在村里隨便找了個飯莊。
當然這里也是有個規矩的你車停在哪里就必須在邊上的飯莊吃飯,否則是不能停車的,各位朋友注意哦。
在小同村溜達了一圈,邊上也都是山山水水,燒烤的地方也比較多,11點多吃中飯,飯菜也不是多豪華,無非就是山上的野菜什么的當地菜比較亮眼,以前少吃覺的新奇,但味道也是一般。
酒足飯飽之后,拿著來時準備好的小鋤頭和袋子準備到山上去采摘竹筍,順便問了問吃飯飯莊的老板附近山上能不能采摘,這位老板告訴我們只要能找到隨便采摘。
拿著工具我們一家人帶著小孩就出發了,看著有竹子多的地方就爬,結果一個小時下來連個竹筍都沒看到,慢慢的我們到了淺水灣悠閑山莊附近的小溪邊,看到很多人在水邊玩竹筏擺渡,旁邊還有一本地小伙熱心幫大家擺渡到對岸,對岸也有一大片竹子,我一想大家都在玩,而且去對岸也有大片的竹林可以采摘,剛好又能玩玩擺渡也能采摘,決定和家人一起去對面玩玩,結果這一決定徹底的毀掉了我對這個山里小村莊的好感。
小竹筏這里大概也有個4-5個人在玩,旁邊還有一對新人在拍照,天氣又不錯,看起來相當的寫意,第一次擺渡,因為我會游泳也不怕落水所以我很快就把兒子和老媽,老婆送到了對岸,然后我們到對面山上溜達了大半個小時,結果一樣一個竹筍都沒看見,下午3點天氣漸漸的有了變化,感覺馬上就要下雨了,我們也決定打道回府。
回到了岸邊,我們等候擺渡竹筏過來,后來一對小青年戀人劃竹筏過來接我們,因為竹筏不能一次只能上三人,所以我就先上竹筏,剛開始劃出岸邊,從旁邊沖出一條小船,船上一對中年夫婦,女的外表濃妝艷抹的感覺像個夜總會媽咪,男的戴一金項鏈感覺也不是一般農民。
這個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我非常不理解的情況,船上的婦女問我用竹筏有沒有問過主人,我一呆,因為剛才來的時候有一農村的小伙在邊上一起玩,我也沒注意這事情。
我想也不是什么大事,也就開玩笑一樣的回答,天馬上要下雨了,我說我再不回去,今天就要在這里等死了,結果對面的婦女好像受到了極大侮辱一樣的,開始不停的罵我。
突然這情況我呆住了,我仔細回想到底是哪里惹到這女人了,難道有殺父之仇。結果接下來他開始罵我的父母,我媽就站在岸邊,他一直不停的罵,婊子啊什么的,臟活我也難以復述。
一下我也火了我就問他我說你什么了,結果這女的更加牛了,臟話更是不斷,后來我媽也上來勸,結果這女的更來勁了,這時候小青年戀人也急了,讓我先劃過去,我想趕緊送過去回來接我老媽,老婆,孩子。
結果一到了對案,來一禿頂男子說是竹筏主人說那邊吵架了他過去調解一下,讓我先下來。我想本地人說話總能調解好,畢竟我也不想在外地惹麻煩。
結果這禿頂的男子過去和那一男一女,把船直接劃走了,還在船上說讓我等著馬上叫人來弄死我,這時候我也沒辦法了,家人都在對面,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脅,后來也只能報警了。
在等待警察過來的時間里,過來一本地中年人,他和我說要我出錢,上面有竹筏,出些錢讓人來把我家人擺渡過來,這個時候我懂了,我不知道大家會怎么想,反正我懂了。
既然已經報警了,我肯定是要等警察到來把事情說清楚,所以我當場就拒絕了。半小時左右警察同志來到了現場,兩位警察聽了我的敘述,就帶著我一起去了這家淺水灣休閑農莊。
警察到了山莊里以后,我突然發現中年婦女變成了鄰居大媽,中年男子變成了鄰家叔叔,說話充滿了關懷,說什么怕我們玩竹筏淹死要負責。
我說你們不是要叫人來弄死我嗎,警察同志就在這里,你們把人叫我來弄死我。結果一個都沒還嘴。不過事情的發展并沒有說因為警察的到來徹底好轉,在這里所有的旅游朋友們注意了,警察同志處理事情的方式是在沒有重大后果的情況下是以和為貴,調解處理。
這我也并不怪警察同志畢竟沒有出什么大事情。結果一聽警察的口氣有些軟化,那個禿頂男子和一老板形象的老頭馬上跳出來,還帶了幾個大媽,一起圍起來罵我,說山是他們承包的誰允許我采摘,說什么竹筏是他們的不允許別人使用。
剛才在水上罵我的時候也沒這么多理由,現在全跳出來了,我說,第一你們山上沒有立牌子不允許別人采摘,那就是公用,任何人都能采摘,如果你們立了牌子受到法律保護誰會亂采摘?
第二,竹筏邊上沒立不能使用,也沒立歸屬何人,那么就是所有人都能使用。
反正爭吵一直延續了將近半小時,后來開始漸漸有雨了,警察同志一看差不多也就拉開我,一個人開始協調,最后他們過來說要我出100元幫我把人擺渡過來。這把我氣的,我說今天就算是游過來,你也別想從我這里弄到一分錢。這時候一對農村的夫婦出現了,,這夫婦是竹筏的真正主人,我呆住了,合起來爭吵了半天,這竹筏還不是淺水灣悠閑山莊的。
后面好心的夫婦幫我把我家人都擺渡了過來,警察一看沒事了就走了,我們也趕緊收拾下就回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仔細的回想了一下,整個事情的經過。在社會上了經歷了這么多,見過的事情也多,慢慢我也是真的悟了,無非就是幾百塊錢的事情。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為了山里農村的發展,各個省市都在推廣農家樂旅游的項目,在推廣項目的同時卻缺少了監管,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山里有得天獨厚的風景,有安全衛生的野生菜,但并不代表著山里的農民就享有凌駕于游人之上的權利。
賺錢需要合理,需要正確的途徑,需要為農家樂維持旅游形象細水長流。為什么現在都流行國外游,可見一斑啊。
經過了淺水灣休閑山莊這個事情,我是怕了,我不會再去。我的親戚朋友我也會建議不再去。不是缺乏勇氣,是不想再被破壞旅游的情緒。那么你呢?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