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2月份啦!今年的新年的腳步就只剩下幾天啦!在新年的日子里要記得極其重要的幾件事情,熬過除夕之后,大年初一呢,早上起來有幾件事情要注意留意一下。還有在除夕盛宴之后,在大年初一就有著不再大吃大喝,而是吃粉或是吃面的習俗。
第一件事:不要掃地
“開門爆竹”一說古已有之。以前,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還有一件事情要謹記。初一這一天一定不可以掃地,因為紅色的鞭炮碎屑意味著財寶和吉祥,又叫滿地金錢。過年放鞭炮,示意已經把吉祥迎進了門中,所以千萬不要掃出去。同時,紅紅火火的鞭炮碎屑還具有驅邪的作用。
中國古人放爆竹,不僅是為了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更希望這一行為能夠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第二件事:祭祖
除夕祭祖,是中國流傳至今最悠久的傳統風俗,也是道教最為提倡的內容之一。
在中國文化中講究“百善孝為先”和“慎終追遠”,這一傳統觀念甚至影響到了道教的神仙信仰。凡是出家修道之人,其一不改俗家姓氏,表示對自家祖先的尊重;其二要傳承祖師留下來的字譜,同樣是在表達對祖師的遵從。
在辭舊迎新之際,不論是道教信仰者還是普通百姓,都要對祖宗先輩表示孝敬之意和懷念之情。同時,中華文化的信仰根基源于“敬天法祖”,人們深信祖先神靈可以保佑子孫后代,使子孫后代興旺發達。這一傳統習俗代代相傳,所以人們每逢除夕總要舉行祭祀儀式,感恩追始,祈求祖先保佑。
第三件事:發紅包
紅包,又稱壓歲錢,是祈愿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隨著風俗的演變,一些常年在外地打工的人們回到家鄉后,也總是會給年邁的父母包上一個紅包,感恩他們的養育之情,希望老人可以長壽幸福。而移動支付的興起更讓朋友間搶紅包成為一種流行,這更加活躍了親朋聚會時的熱鬧氛圍。
大年初一,表示著新的一年已經開始,放鞭炮、祭祖、發紅包……你還有什么沒有做嗎?
大年初一吃什么?
吃齋
吃過了年三十的大魚大肉后,初一當天第一頓飯,全家人卻要吃素食。
“齋”與“災”同音,而吃齋也意味著“吃災”,將新的一年中的各種災難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初一午飯吃齋,用粉絲、腐竹、發菜、冬菇等煮一鍋“羅漢齋”,寓意這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天吃完,往后就可大魚大肉,祈求來年順利,所以有“年初一吃齋,勝過吃一年齋”的說法。

吃年糕
大年初一吃年糕是中國人的傳統,寓意著“節節高”。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吃餃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不過現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吃湯圓
大年初一的早餐湯圓一定更具特殊意義,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大年初一這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
吃面條
長面,也叫長壽面,大年初一的時候吃長壽面,寓意“年年長久”,預祝著壽長百年,不少老年人還保持著這樣的風俗。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