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是一個資源極度豐富的國家,因為其獨占整個澳洲大陸,而且這里和其他大陸由海洋相隔,所有保留了大量的遠古珍惜動植物,下面給大家分享詳細的澳洲最新移民政策。

澳大利亞移民政策或將迎轉變。據《澳大利亞人報》報道,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宣布:澳大利亞年度永久移民配額將由各州和領地決定。
每個州和領地上報他們需要技術移民的數量,以及要證明有足夠的基礎設施、城市規劃來支撐這些移民水平。
此消息一出引起華人網友熱議:“那就是說,拿了永居后發現悉尼不好混想去墨爾本,但是不能去?”“限制移民自由流動啊這是!”
這個政策到底會如何實施呢?悉尼墨爾本大城市的移民配額又會有怎樣的大變化?

1、移民配額將由各州和領地決定
據《澳大利亞人報》報道,由于近年來移民人口的增加和移民主要聚集在幾個主要的大城市的現象,間接或直接地帶來了城市擁堵和生活質量下降。幾乎90%的新移民都定居在了悉尼和墨爾本。因此,其他各州越來越需要在國家人口政策方面擁有更大的發言權。
澳大利亞政府意識到移民的根本問題在于分布不均,隨著這些年,各州對移民數量上不斷的呼聲引起聯邦政府的高度重視。
莫里森批準內閣立即成立了一個人口工作組,作為制定新人口計劃的強大引擎。該政策已經提交到政府的高級層面來討論,總理積極參與,并作為財務部長對初始的計劃流程提出了建議。
總理莫里森此前接受2GB的電臺采訪時就曾表示,他將制定一個全新的人口計劃,讓各州都參與其中:
像一些熱門的偏遠地區,在面臨更多新移民的涌入以及希望吸收更多新移民的同時,也不能一味地把移民配額設置得很高,因為高的移民配額要求相對應的基礎設施,例如住房審批,學校和醫院的數量等。
2、新州移民數量恐驟減
10月,新南威爾士州州長Gladys Berejiklian要求將每年來到該州的臨時和永久移民的人數減少近一半。新州州長Berejiklia說:“是時候該踩剎車,讓新州的移民水平休息一下了,新州應該回到霍華德時代的移民水平,我們的政府一直在追趕移民的步伐。建設學校、議員、道路和交通。新州要不停的應對不斷增長的人口。現在越來越清楚的是,新州不斷增長的移民數量需要得到解決,控制移民數量將會是開啟新曙光的機會。”
相關報告顯示,悉尼人口在未來30年內將增加到730萬人,如果城市規劃跟不上基礎設施短缺問題,那么未來,人們在交通上花費的時間將增加一倍,學校將難以容納過多的學生,此外,醫療資源也將嚴重短缺。
可以想像到,一旦莫里森政府的新政實施,對于想要留在悉尼的朋友們來說,移民難度就會變得非常大。
3、維州州長:建基礎設施容納移民
維多利亞州墨爾本的人口增率非常快,僅2017年墨爾本總人口漲幅就達到了2.7%,已經遠超世界同類型國家的漲幅速度。人口大量涌入帶來的矛盾就復雜化了,首先就是基礎設施無法滿足如此高人口使用率的問題,其次犯罪率,交通狀況,房價等等都是需要解決的社會矛盾。
維州州長Daniel Andrews仍表示樂觀,表示要繼續建設學校,醫院,道路和公共交通工具以容納更多新移民。“不管他們住在那里,都應該建設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
而且他并不支持把新移民強制分流至偏遠地區。他認為,移民政策是聯邦政府的事,人們應該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居住地。
4、數千名技術移民或被安置偏遠地區
在新州希望大砍移民數量的同時,南澳、西澳、北領地等各州正在呼吁需要更多移民,以緩解勞動力短缺。
除了新州和維州,其他州和領地每年都在呼吁要接受更多移民,比如南澳大利亞州。州長Steven Marshall宣稱:“我們希望就南澳的優先移民地位進行談判,特別是在增加鄉村人口和國際學生方面。”
據《澳大利亞人報》報道,澳大利亞各地的地方議會正在與莫里森政府達成協議,將數以千計的技術移民帶到偏遠地區。

從西澳復蘇的金礦區開始,據估計,該市就有1600個職位空缺等待技術移民的到來。該市的首席執行官John Walker表示:我們的采礦區等待就緒,距離珀斯600公里,我們等待數千名技術移民的到來。
這些空缺的職位都是什么工種?一般都是鉆井工人、卡車司機、礦業專業人士。
內政部長David Coleman已經批準協商有效繞過州政府的偏遠地區移民協議計劃。他說:“政府的重點是改善現行制度,以便更好地配合特定地區的移民模式”。
“有很多例子表明,一些地區正面臨熟練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我們從新州中部的Orana、西澳的Goldfields以及全澳其他地區都聽到了呼吁更多移民的聲音”。
他表示,他已指示內政部“加快談判這些協議的進程,直接派遣官員前往這些地區。”
對于目前這項提案,有人表示相對于一刀切降低年度移民額度的行為來說要科學一些,但同時也有人擔心這項提案是否存在限制移民自由流動的嫌疑。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