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準備移民的你,是不是在考慮種種材料,但是輕放你手中的資料,我又很多案例希望與你分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在移民機構,更或者是移民中介,你會看見這樣的標語,什么66萬元移居德國,再不移民買房,以后就再難遇見此機會什么的。
然而,買房與移民之間是否有直接的關系?“居住權”和“永居權”有著哪些差異?中介天花亂墜的吹噓有幾分可信度?買房時除了房價還有哪些支出?買房后,房產稅、維修費是否承擔得起?
海外買房,看上去很美,卻也隱藏著太多的陷阱
在各國報紙上驚現的騙局
中國僑網3月8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投資移民近年掀起中國人的參與熱潮,急著取得綠卡的投資者,卻因此成了詐騙分子的龐大取款金庫而渾然不覺。
一名李姓華裔男子,2015年9月14日從中國電匯50萬美元給“加州質子治療中心”(Pacific Proton Therapy Regional Center, LLC),作為投資移民費用,然而18個月過去,去年持學生簽證到美國念書的李姓男子,卻一直沒有收到任何申請進度或處理通知,多次向加州代理詢問,對方都以“不要擔心,沒有問題”為由而搪塞推諉。
李姓男子6日透過律師查詢,赫然發現這家EB-5區域中心,早在去年6月就被美國證監會(SEC)以詐欺罪提控,并被加州聯邦法庭凍結資產,并要求解釋資金去向。
協助查詢全案的律師溫道夫(Kevin Wendorf)7日表示,初步查核后,這家加州質子治療中心負責人夫婦劉查理(Charles C. Liu,以下皆為譯音)、王欣(Xing Wang 或稱Lisa Wang),早在去年6月2日,就被證監會起訴詐騙。
根據起訴文件顯示,這個投資案,共有50多名中國投資客加入,并前后匯入約2700萬美元到劉查理夫婦、親戚賬戶。然而劉查理等人收到投資金額后的一年半,不僅項目根本沒有動工,劉查理在此同時,還陸續將投資款轉匯到其他賬號,包括1100萬美元匯到劉查理名下的營銷公司,另有700萬匯入他與妻子的個人賬戶。
當心中介的忽悠
對很多中國投資客來說,到海外買房,“最親密”的合作對象就是當地的房產中介機構。但并不是每個中介都是真誠的朋友。
中國人到海外買房要盡量了解公開信息,而一些中介容易利用中國人對當地不熟悉的弱點,虛假夸大房屋環境、地理位置、投資回報等。
2010年,從中國移民過來的張先生夫婦在悉尼買房,房地產中介向他們介紹說:他們要買房子的地方靠近維多利亞公園,會成為“悉尼下一個市中心”,他們能得到“每年5%的租金回報”。
中介還許諾說,悉尼房地產市場會持續火爆,每7年約會升值一倍,因此,“兩年之內他們購買的房產肯定會升值”。

兩人在房地產經紀人的忽悠下,在合同上簽了自己的名字,并且支付了房價1/10的押金10.7萬澳元(約合11.7萬美元)。
但現實是,悉尼房地產并沒有因為兩人的購買而進入“溫暖的春天”,2011年之后悉尼房價開始下跌。
張先生夫婦發現自己的投資很失敗后,把房地產中介告上了法庭。最終,澳大利亞最高法院判定張先生與房地產中介的合約無效。因為中介有欺詐行為,他們所承諾的美好“前景”是虛假的。但是法官也指出,張先生夫婦倆對悉尼房地產抱有“天真的信念”——他們一定要清楚,悉尼房地產出現不景氣也是正常的。
這還算是幸運的,還有不少投資者在中介忽悠下,購買了最終不中意的房產,但合同已簽、錢已付出,后悔晚矣。
專家提醒準備到澳大利亞買房的中國人,無論在哪個國家買房都應該事先把功課做好,了解房子的周邊價格更是必要的,而且這在澳大利亞都是公開的信息。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