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國水閘遺址是中國古代南方古代越國留下的城市工程部分,擁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現在被完好的保存下來,提現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元素,下面給大家分享南越國水閘遺址詳細地址以及游玩攻略。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西湖路63號光明廣場B1
這次廣州之行,對于我來說,一些小景點也都是不經意間,或者說就是在散步的間隙進入參觀的,既沒有花費多少門票,也沒有花費多少時間,實屬一舉兩得,就說南越國水閘遺址,也是在北京路時才發現的,晚飯后我們一行在北京路步行街散步,手機導航中發現了這處景點。
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位于中國廣州市西湖路與惠福東路之間的光明廣場負一層。為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構水閘遺址。
水閘位于當時南越國都城番禺城的南城墻,遺址距今地表深約4米,水閘自北向南可分為引水渠、閘室和出水渠三部分。現存長20.1米。

其實是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番禺建“任囂城”,十年后南越王趙佗擴建為都城(今越秀山、象崗山一帶),2000年4月在惠福東路與西湖之間發掘600平方米,發現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南越國都城南建筑),附近還發現東漢城垣基礎,東漢、南朝水井,唐、宋代房基址。
這是繼1974-1995年在忠佑大街一帶發現南越王宮、宮署花園遺址之后又一重大考古發現。
當時,我們正在北京路散步購物,人人都有收獲后,在即將離開這里時,大家說平妨去去南越國水閘遺址,通過手機導航發現,就在百米開外,我們按圖索驥,找到了附近,這里發現了大佛寺,晚上燈火輝煌,而且大佛寺更是金碧輝煌,氣勢雄偉,走到這里,大家似乎忘記了自己的目的是南越國水閘遺址,盡在這里拍照留念起來。

最后,又按照手機導航,結果把我們導到了一家大型商場光明商場,而不得南越國水閘遺址,我們又沿著商場和大佛寺之間的道路去找,結果導航好像顯示偏離了方向,并顯示的位置卻是在負一層,這讓人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們倒是覺得,這應該是在商場里吧。
我們又折了回來,發現這里正好有一塊牌子,上面清楚的指著在商場,我們進入商場后,按照路線圖找到了地下室,一下地下室,果不其然就是我們要尋找的南越國水閘遺址。
這就是南越國水閘遺址,而廣場整個負一層都開辟為遺址博物館,水閘四周用鋼筋混凝土墻進行全封閉處理,再由700平方米的玻璃防護層進行恒溫、恒濕保存,供人們參觀。

四周為文物展示長廊,通過圖、文、三維動畫等多種方式展示遺址的發掘過程、出土的文物。由于水閘是全木質結構,因此對木材的保護尤為重要。
采用了特制防腐劑,給水閘木料進行防腐、防蟲處理。還在水閘周邊打了兩個抽水井,當地下水達到一定高度就會自動被抽走,防止水滲入到水閘中。
如此奇特的景點還是讓我第一次看到,雖然是在晚上,但也讓人興奮不已,興奮的是古代就已經把水道弄的出神入化,更是如此建筑超前,讓人覺得水利的科學化進程其實在幾千年前的事了。
如今我們是要通過參觀發現古代歷史和文化,借著古代的光明,開辟新時代的科學化水利工程的道路。

看上去,南越國水閘遺址完全原樣保留,把文物本體和商業中心結合在一起,讓現代商業和文物古跡共存共補,探索出城市考古的一條新路,也給大家指明發一種文化新路。要說“南越國遺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遺跡由南越王墓、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國水閘遺址捆綁而成,而這里僅僅是一個片斷,一塊地方而已。
南越國水閘遺址很可能是當時南越國南端城墻的一道水關,對此,研究者看法不一,但如果真正能夠證明這一假想,廣州古城的南端就有了地界。
水閘遺址就是都城南部城門所在的假想,有著一定的道理。而據史家記載,廣州原始的城市地形有兩個半島,一為東面的番山(或稱禺山)半島,位于今兒童公園一帶;另一處是西南面的坡山半島,即今惠福中路以北五仙觀所在的坡山。水閘遺址所處位置應當是當時珠江流域的河涌口。同時,按照出土建筑材料的尺寸大小與形制特征分析,此處遺址上部的建筑也具有較高規格。
因此,水閘遺址極可能就是都城南部城門所在,城門面臨珠江,以水門為界,其北即為城中心。
正是對于這座古城也好,遺址也罷,懷著一種奇特的心情,或者對文化和歷史挖掘的思維,我們進入參觀,并且既有實物的展示,也展覽,讓人對南越國水閘遺址真的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南越國水閘遺址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