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紫關古鎮在河南省境內,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來小鎮,擁有千年的來回文化底蘊,這里的商業氛圍和文化活動非常豐富,還有各種古代建筑群,唯美唯幻,下面給大家分享荊紫關古鎮詳細攻略。
在河南、湖北、陜西三省的交接地帶,還藏著一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古鎮景點,境內流經三省的白浪河默默地滋養著這片土地。
這里有著豐厚的商業文化和令人驚艷的明清建筑遺存,更曾因水陸并通、商賈云集,而有著“小上海”的美譽。


這個景點,就是位于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丹江右岸的荊紫關古鎮。
因為地處豫、鄂、陜三省結合部,荊紫關古鎮又有著“一腳踏三省”和“雞鳴三省荊紫關”的稱號。
然而這卻是一座被遺忘的古鎮。如今的荊紫關古鎮,雖然在當地名氣很大,但或許是因未沒有開發的緣故,知道這里的人,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而少了人氣的加持,荊紫關古鎮在夕陽的映襯之下,愈發顯得落寞,不過相較于那些商業化的古鎮景點,卻又平添了幾份古意,多了一份娟秀,成為不少影視劇外景拍攝的好地方。
而免門票的荊紫關古鎮,就像一位大隱于市的俠客,保持著他特有的古樸與飄逸,卻讓偶然來到這方土地的人,傾慕不已。

荊紫關古鎮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04年,楚國派王子荊來鎮守此地之時,便將此處取名為“荊子口”,后經多年演變,在民國初期改名為“荊紫關”,以荊花為紫色象征吉祥之意沿用至今,是河南八大古鎮之一,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古鎮現存主要明清建筑有:荊紫關古街道、關門、山陜會館、禹王宮、平浪宮、萬壽宮、法海寺、清真寺、一腳踏三省碑亭等,每一處都極具韻味。

其中,荊紫關古街道又稱“明清一條街”。街道呈南北走向,長約5里。一街兩行700百余間街面房均為清代建筑,基本維持著原貌,翹檐雕飾在青石鋪就的道路映襯下,顯得很是古色古香。


山陜會館創建于清道光年間,是山西和陜西兩省商人集資創建的,也是古鎮內最大的古建筑群,現存建筑6座,房屋29間。雖然不及賒店古鎮的山陜會館氣勢恢宏,但里面精美的石雕、木雕,還是值得細細品味的。

平浪宮創建于清代,具體時間已經從無考察。當時,荊紫關碼頭進入極盛時期,船商們組建幫會,取“風平浪靜”之意,籌建了平浪宮。
兩側鐘樓和鼓樓,磚雕花脊,頂部安有寶珠和塔剎,造型優美、結構完好,是街上的著名建筑。
此外,在古鎮西部的白浪街中心,還有一塊小巧玲瓏的三棱大理石塔式碑——“一腳踏三省碑”,游客可以在這里感受一腳踏入河南、湖北、陜西三省的豪情。
當地特色美食:
貢米、腳踏肉、粉蒸肉、石子烙饃、葉葉涼粉、荊紫關鎮酸菜炒牛肉、酸菜、神仙涼粉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