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夜市除了墾丁大街,就是士林夜市,士林夜市是臺北數一數二的超級夜市,屬旅游打卡之地,市場囊括大江南北小吃,特別是海鮮,蚵仔煎啊,什么的。每到夜晚,人群都是擠滿了狹窄的通道。
以陽明戲院為中心所圍成的夜市,則主要由幾條小巷道構成,穿梭其間,格外有一種市井滋味。各式店鋪及地攤挨家緊臨,小吃攤、服飾店、精品店、鞋店、唱片行、運動用品等,只要市面上流行的,在此都找得到。每當夜幕漸漸籠罩,華燈一一亮起,士林夜市即步入繁華。
那夜市的話,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特色的小吃:
蚵仔面線、天婦羅、蚵仔煎、清蒸油炸肉丸、珍珠奶茶、廣東粥、日式壽司、韓國泡菜鍋等。還有炸雞排、生煎包、鹽水雞、蔥油餅、涼面、大香腸、大餅包小餅、花枝羹、牛排、士馬鈴薯、甩餅、藥燉排骨、馬鈴薯片、青蛙下蛋、檸檬愛玉、泡泡冰。
坐捷運到劍潭站(注意不是士林站),出口就是士林夜市.青蛙下蛋、豪大大雞排、十全排骨、忠誠號生炒花枝、阿宗面線(西門聽也有一家,熱熱乎乎的,大腸一點也不臭,好吃)、士林大香腸(吃一口香腸吃一口大蒜,太美味了).士林夜市主要是為游客準備的夜市,算是臺北游客最多的夜市,士林夜市非常的大,應該是臺北最大的一個,夜市上非常的熱鬧,有非常多的特色小吃攤,比如臭豆腐,炸雞排,鹵肉飯等,好吃又便宜。
士林大香腸:
士林大香腸是士林夜市最著名的小吃之一,甚可說是士林的名產,已有三十年歷史的士林大香腸選用上等豬事腿肉,加入獨家的調味,再以恰到好處的火候炭烤,保證絕對肉質香Q、咬勁十足。
蚵仔面線:若喜歡吃蚵仔面線的人,來到士林夜市,一定不能錯過慈誠宮前的這家老店,不僅價廉,一碗只要二十五元,而且配料多而豐富,有大腸及肉羹,再加點蒜菜和醋,香味四溢,令人唾涎。
大餅包小餅:據說大餅包小餅的由來:原來是兩家仳鄰而居的店,一家賣大餅,一家賣小餅,有一回兩人心血來潮,將大餅包起小餅來賣賣看,沒想到卻招來不少生意,才有所謂的大餅包小餅,除了口味眾多,如芋頭、紅豆、花生、咖哩外,而且餅香酥脆可口,另外買五還送一,是到士林夜市非吃不可的小點心。
士林河粉煎位在陽明戲院前,是士林夜市非常著名的小吃,來到士林夜市,先別往里走,先嘗嘗香味令人唾涎不已的河粉煎,其內包香菇及赤肉,皮薄餡多,再用適當的火候和時間煎烤,之后淋上自制的調味醬汁,吃來香酥可口,非常美味。
地址:
臺灣臺北市位在慈誠宮對面的士林市場
營業時間:
夜市17:00-次日2:00
最佳季節:
3-5月、9-11月。旅游臺北,最佳時間為春秋兩季,尤以10月至11月為佳,陰雨天氣比較少,舒適宜人。 臺北的夏季炎熱潮濕,冬季氣溫雖然不會太低,但潮濕多雨。 另外,每年6-10月是臺北的臺風季節,其中7-9月臺風最為頻繁,建議來臺北旅游最好錯開這一時段。
交通指南:
捷運:搭乘淡水線于劍潭站下車1號出口
公交:
小北街站216副、216區、277、220(區)、618、紅10、紅3、紅5、紅7;
捷運劍潭站41、68、111、216(副)、216(區)、218、224、250、266、266(區)、277、280、290、303、304承德線、308、529、616、620(區)、665、小15、小15(區)、小16、小17、小18、小18(區)、小19、內科通勤專車、17(士林-內科)、市民巴士1線(士林線)、松江干線、南港軟體園區通勤專車(北投線)、紅10、紅3、紅30、紅5、紅7(區)、重慶干線(光華)、220、280直、310、303(區)、606、260、267、279、285、612、646、685、902、279、中山干線、三芝-臺北、博愛公車。
士林夜市鄰近捷運士林站及劍潭站,交通非常方便,再加上周圍的學校林立,如銘傳大學、東吳大學、北士商等,每當黃昏五六點時刻,大量的下課下班人潮群涌而入,為這商圈帶來了大量的經濟商機及熱鬧的氣氛。士林夜市如大型熟食中心,店鋪一排排整齊排列,沿著入口走,更發現信道比以前寬闊,確實比較好行,士林夜市內更增添了公廁,讓民眾不必擔心。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