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消息,重慶自然資源科普館將于3月13日正式對公眾開放,該場館位于照母山科技創新城核心區,融入科普性、互動性、趣味性和科技感,那么重慶自然資源科普館開放時間是什么時候?
開放時間
每日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09:00-17:00(16:30停止入場)
場館介紹
重慶自然資源科普館位于渝北區恒明路1號,地處照母山科技創新城核心區,是重慶以自然資源為專題的科普館,旨在收集、保護、研究并全方位展示重慶本域的地質變遷、古生物演化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礦等概況,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館內展示了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多年調查和科研成果,包括普安云陽龍、磨刀溪三峽龍、元始巴山龍、普賢峨眉龍、東方劍齒象、巴氏大熊貓等珍稀藏品,是集中展示重慶本地巖石、礦石、化石最全的場館,為公眾探索自然、了解重慶開啟了一扇便捷的科普大門。
看點介紹
看點1
普安云陽龍正模標本化石
普安云陽龍化石于重慶發現并于2022年命名,包括11節薦前椎,若干頸肋、背肋和脈弧。普安云陽龍是一種體型中等偏小的肉食性恐龍,體長約5米,體重200千克左右。
磨刀溪三峽龍正模標本化石
磨刀溪三峽龍化石是目前亞洲新鳥臀類的最早化石記錄。磨刀溪三峽龍是一種小型的植食性恐龍,體長約1.7米,身體纖細靈巧,善于兩足快速奔跑。
元始巴山龍正模標本化石
元始巴山龍化石在重慶發現并于2022年命名。元始巴山龍生活在1.69億年前,是亞洲最古老的劍龍,屬于植食性新屬新種恐龍?;陌l現為劍龍起源于中國的學說增加了新證據。屬名“巴山”代表重慶,種名“元始”表明這一新命名的劍龍代表了劍龍最基干或最原始的類群。元始巴山龍的發現,不僅豐富了中國劍龍類型,而且使全球4種最古老的劍龍中,中國獨占一半。
普賢峨眉龍正模標本化石
普賢峨眉龍化石在重慶發現并于2020年命名。普賢峨眉龍是繼磨刀溪三峽龍和普安云陽龍兩個新屬種之后,重慶發現的又一個恐龍新種?!捌召t”是種名,歸于峨眉龍屬。標本顯示它是中侏羅世一種成年的大型植食性恐龍,成年體長約為16米,重約6噸,腦袋小,脖子長,脖子占了整個身體的一半。
巴氏大熊貓標本
館內共展出兩件巴氏大熊貓標本,其中一具有迄今發現最完整的頭骨化石,另一具是迄今發現最完整的骨架?,F今官方報道的巴氏大熊貓骨架全球僅發現四具。
看點2
形式多元的科學殿堂
科普館總面積5000平方米,設有中心展廳、地質演化展廳、生命演化展廳、自然資源展廳四大重點展區,以圖文、大型實物標本、復原場景、多媒體、互動體驗裝置等多種展陳形式,帶領公眾開啟探索自然與生命之旅。
看點3
馬門溪龍裝架
馬門溪龍化石發現于合川區的大石街道,全長約24米,背高約3.8米,比有“東方巨龍”之稱的合川馬門溪龍還要長2米。作為目前重慶復原裝架最長的恐龍,這個龐然大物陳列于中心展廳觸手可及的C位,仿佛一幅穿越時光的不朽畫卷,瞬間帶領游客重返巨獸橫行的史前時代。
《重慶地下一萬米》球幕影院
在沉浸式全景空間,通過360度球幕包圍式仿真環境,模擬下探重慶地下一萬米的極致三維立體視聽體驗,用回溯方式,從今至古,由近及遠,回顧重慶地質構造、巖石地層、古生物的協同演變歷程,為游客講述重慶8億年蕩氣回腸的地質史詩。
《重慶漂流記》原創動畫
以手繪動畫質感,生動直觀地為游客呈現在波瀾壯闊的地殼板塊運動過程中,大陸板塊是真正的“諾亞方舟”,重慶在華南地塊的托舉下在大洋上漂流,穿越8億年時空,行程數十萬公里,成為我們今天的家園。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