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山景區幾乎是到桂林旅游必去的景點,最近象鼻山景區將會自2022年1月31日開始正式的免費對外開放啦!大家要是想去的話可以選擇在除夕以后去,詳情請看下文。
1、免費時間
從2022年除夕(1月31日)開始,象鼻山景區將正式全面免費開放。
象鼻山景區位于廣西桂林市內桃花江與漓江匯流處,是桂林市的城徽,也是廣大游客前來桂林的必游之地。2017年央視雞年春節聯歡晚會曾在景區內設分會場。
免費開放后,象鼻山景區將加強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全力推進升級發展,力爭將象鼻山景區打造成為全國首選的旅游目的地,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
2、景區簡介
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廣西區桂林市內桃花江與漓江匯流處,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邊伸鼻豪飲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們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征。
象山以神奇著稱。其神奇,首先是形神畢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明月,構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的標志山,它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與桃花江匯流處,形似一頭鼻子伸進漓江飲水的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間是面積約一百五十平米的圓洞,江水穿洞而過,如明月浮水。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與漓江東岸的穿月巖相對,一掛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3、主要景點
水月洞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距今約1.2萬年前,地殼抬升,漓江縮小,加速了水月洞的發育,形成一個通透的圓洞。長17米,寬9.5,高12米,面積約150平方米。
朝陽亭
在象鼻山水月洞內,始建于宋,亭已早廢,但遠在800多年前,圍繞水月洞的命名,兩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長官之間展開的一場背靠背的筆墨官司,一直成為到此游覽的人們永恒的話題。
象眼巖
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兩側,互相貫通,高約2米,寬5~10米,長52.8米,呈扁長形,面積約274平方米。象眼巖原是一段不長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處而得名。從象山南麓南極洞口,沿石級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巖,盤山道可達山頂。北眼懸崖峭壁,無磴可通。象眼巖南北兩洞,是一對眺望風景的絕妙窗口。從左眼張望,高聳的漓江飯店近在咫尺,城區樓宇街市鱗次櫛比,半城山芭歷歷在目;從右眼遠眺,江波帆影,閃爍隱現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間。云崖軒 宋代園林建筑。
普賢塔
聳立于山頂的菩賢寶塔建于明朝,用以供奉菩賢菩薩。在中國供奉菩賢的佛塔只有兩處,一個在四川蛾媚山,一個就是在桂林的象鼻山。菩賢塔沿襲了藏族文化的喇嘛式實心磚塔,塔高13.6米,為雙層八角形虛彌座。之所以采用八角形是因為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四面有八方,菩賢菩薩曾有一宿愿:希望他能普度眾生,使得佛光普照四面八方。
云峰寺
云峰寺不光是太平天國的指揮所,也曾是日本佛教的始祖鑒真和尚的僧舍,唐代鑒真和尚五次東渡日本失敗后,從福建繞廣東到桂林,就在象鼻山下的云峰寺住了一年多,嶺南14州的南選使節,都督以下所有的州治官員與選舉試學者數百人集中桂林,當時都得到鑒真大師的授戒。一年后,鑒真和尚在象鼻山登船南下,第六次東渡日本,最終成功。鑒真和尚在桂林這一年,成為桂林佛教史上一大盛事。
舍利塔
舍利塔在開元寺遺址內,開元寺建于隋代,唐時稱善興寺,宋改為寧壽寺,其殿宇恢弘幽深,是桂林最古老的一座佛寺。塔高13.2米,始建于唐朝,于明朝重建。位于象鼻山的西南面,桃花江畔。寶瓶式塔身,傘蓋般塔頂,有相輪五圈,冠以葫蘆形銅質寶頂。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