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豫園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園林,始建于嘉靖、萬歷年間,距今已有四百余年歷史,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和游覽勝地。豫園寓意這平安吉祥的意思,下面來看看豫園里面必玩的景點有哪些。
1、大假山
大假山景區位于豫園西北部,主要有三穗堂、仰山堂、卷雨樓、大假山、游廊、萃秀堂等景點。三穗堂位于豫園正門盤陀石后面,是一座氣勢宏偉、寬敞雄偉的大廳,建于乾隆年間,這里曾是清代官府舉行慶典和“宣講圣諭”以及地方文人紳士聚會之所。三穗堂為歇山式建筑,屋頂塑像左為張飛,右為嚴顏。堂內中堂張掛著潘允端撰文、潘伯鷹書寫的《豫園記》,梁上高懸“三穗堂”、“靈臺經始”、“城市山林”三塊貼金匾額。三穗堂中堂背面有豫園早期的《全景圖》。
2、萬花樓
萬花樓景區位于豫園北部,主要有魚樂榭、亦舫、兩宜軒、復廊、萬花樓等景點。魚樂榭源于莊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上關于魚到底快樂還是不快樂的智慧問答,蘊含園主人對莊子的仰慕和避世隱逸的心情。在這里還可以欣賞到一處生動的虛隔產生遐想的景觀:榭前小溪,一飾有漏窗和半圓洞門的粉墻,不落水面,橫臨溪上,小溪從拱型墻下淌去,讓人產生“小溪不知流向何處”的遐想。魚樂榭東北是一條曲折別致的復廊,中間用墻分隔。復廊東南有小軒,為兩宜軒;復廊西北有船舫建筑,名“亦舫”。
3、點春堂
點春堂景區位于豫園東北部,主要有點春堂、打唱臺、古井亭、快樓、和煦堂、靜宜軒、聽鸝亭等景點。點春堂堂名取自蘇軾的“翠點春妍”。小刀會起義時,義軍城北指揮部設帳于此。中堂張掛晚清畫家任伯年的《觀劍圖》——古代以“觀劍”抒發英雄抱負。沈尹默書寫的對聯:膽大包空廓;心源留粹精,謳歌了小刀會的義舉。小刀會是秘密的反清組織,稱“金錢會”,義軍首領是陳阿林和劉麗川。堂內還陳列著當年小刀會的兵器、自鑄的日月錢幣以及發布的文告等。
4、會景樓
會景樓景區位于豫園中部,主要有會景樓、九獅軒、流觴亭、浣云假山、積玉水廊等景點。會景樓三面環水,舒朗開闊,周圍栽著香樟、石榴、紫薇、紅楓、羅漢松等許多樹木。登樓一望,全園景色會于眼底。會景樓的西北為九獅軒,是一敞開式建筑,面臨大池,前置月臺,憑欄觀賞池中游魚。荷花池西有一片杉樹,高聳挺拔。荷花池東修竹萬竿,滿目青翠。荷花池南為流觴亭,因其兩面臨水,取王羲之《蘭亭序》“流觴曲水”之意,頗有意境。
5、玉華堂
玉華堂景區位于豫園會景樓景區南部,主要有玉玲瓏、玉華堂、得月樓、藏書樓等景點。玉華堂是園主人潘允端的書房。潘允端十分鐘愛玉玲瓏,為便于朝夕觀賞,故建此堂,并以玉玲瓏上鐫刻的“玉華”兩字命名。堂上匾“玉華”兩字是明代文征明的手跡集字,堂內陳列的書案、方桌、靠椅、躺椅都是明清遺留下來的紅木家具,陳列著文房四寶、明代紫檀木畫案等書房用品。堂前有白玉蘭兩株,東側是積玉峰和積玉水廊。
6、內園
內園景區位于豫園東南部,主要有靜觀廳、延清樓、觀濤樓、聳翠亭和古戲臺等景點。內園建于清康熙年間,原為上海城隍廟的花園,后修復與豫園相連,成為園中之園。內園面積雖然不大,但十分精致,亭臺花木,池沼木石,妥為修整,是保存較好的清代小園。靜觀廳是內園的主體建筑,單檐歇山式,屋頂有“岳飛大戰金兀術”塑像。堂內兩塊匾額,“靜觀”和“靈昭渟峙”。靜觀廳曾是城隍廟道士起居作法之處,廳前兩側有一對清代石獅,廳對面是座假山,奇石林立,正面一塊大石如“壽”字。
相關信息:
上海豫園游玩攻略:http://www.czljspf.cn/trip/89240.html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