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座國際大都市,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上海的紅色旅游景點有很多,關于上海公園里的紅色文化印記,你知道哪些?哪些深藏在公園里的紅色記憶,讓我們來了解吧。
人民英雄紀念塔(黃浦公園)
黃浦公園位于外灘的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處,初建于1868年,是上海最早的歐式花園。1994年9月經過改建,總面積10.92畝,采用規則式的軸線布局,輔以簡潔自然的塊面布置。改建后成為上海市首家免費開放的公園。
公園正門口矗立著是一座巨型雕塑——浦江潮。"上海市人民英雄紀念塔”及"紀念塔大型浮雕"位于公園的中心,紀念塔由三根高達60米的花崗石塔體組成,寓意從鴉片戰爭至五四運動至解放戰爭以來在上海為人民革命事業英勇斗爭、獻出生命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紀念塔廣場四周用花崗石雕鑿的浮雕全長120米,總面積335平方米,自左至右七組浮雕表現了1840年至1949年間,上海人民的革命斗爭歷史。
地址:黃浦區外灘中山東一路500號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中山公園)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位于中山公園內,2013年10月開館,展館面積1300平方米。由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指導、中共上海市長寧區委主辦、上海市黨建研究會協辦,是黨員教育管理的實踐基地,上海基層黨建聯系服務群眾的陣地和宣傳展示的窗口,新時代"凝聚力工程"建設的見證物征集、保存、研究和展示的固定場所。
2019年,博物館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聚焦政治性、時代性、實踐性、群眾性和融合性,對博物館進行了調整完善,通過大量鮮活的實踐案例,生動再現了上海基層黨建品牌"凝聚力工程”的發展歷程。
地址:長寧區長寧路780號
龍華烈士陵園
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陵園整體建筑采用了主題、主軸線、立體建筑相融合,"過去"、"現在"、"未來”相交替的藝術特點,將整個園區分為"三區一館”四個區域,分別為廣場儀式區、英烈祭奠區、遺址遺跡區、龍華烈士紀念館。
廣場儀式區由入口廣場、園名牌坊、碑苑碑林、紀念碑廣場構成。陵園園名由鄧小平題寫,園內有大型紀念雕塑十余組,碑苑碑林內的碑亭、碑廊、碑壁及碑石總計收錄有先烈詩文近百篇。
英烈祭奠區由無名烈士墓、烈士墓區及烈士紀念堂構成。目前,該區域安息著1700余位革命烈士。
遺址遺跡區由原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和龍華革命烈士就義地構成,是早期上海城市斗爭中,無數革命先烈灑熱血,踐初心的見證地。2020年,實現了陵園與就義地的整體連通。
龍華烈士紀念館是陵園的主體建筑,2017年進行陳列改造升級,基本陳列名為:《英雄壯歌——上海英烈紀念展》集中展現了自辛亥革命以來以來257位與上海城市革命、建設、發展緊密相關的英烈的事跡。
地址:徐匯區龍華西路180號
中共四大紀念館(四川北路公園)
中共四大紀念館位于四川北路公園內。2011年,四川北路公園將輔助用房改造成中共四大紀念館,紀念館于2012年9月建成并對外開放。
中共四大紀念館是展示黨的奮斗歷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開館以來,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黨史教育基地、上海志愿者服務基地、上海市全民國防教育基地等,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三八紅旗手(集體)、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集體、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講好上海黨的誕生地的故事,建設好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中共四大紀念館完成布展提升工程,于2021年5月31日向社會重新開放,展陳面積擴大了一倍,展陳路線進一步優化,建成了上海首個國旗教育展示廳,新增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連廊、紅色足跡年輪大道等,形成一個嶄新紅色文化矩陣。
地址:虹口區四川北路1468號
魯迅紀念館(魯迅公園)
魯迅紀念館位于魯迅公園主干道右側,成立于1951年,原址在山陰路大陸新村魯迅故居西側。1956年10月為紀念魯迅誕辰75周年和逝世20周年,由中央文化部決定將魯迅墓由滬西萬國公墓遷葬于當時的虹口公園(現魯迅公園)并在園內建魯迅紀念館。
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一層建有文化名人專庫、學術報告廳、專題展廳等。二層為魯迅生平陳列廳,以魯迅手稿、文獻照片、遺物為基礎,輔以科技展示手法,展現了魯迅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以及曲折多姿的人生歷程,現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許多游客及學生前來參觀學習。
魯迅墓位于魯迅公園西側,魯迅先生遺體于1956年10月從滬西萬國公墓遷葬于園內,墓前廣場屹立著魯迅銅像。墓地靠山傍水,人造墓坵叢林成為背景,傳統照壁式的墓碑與墓坵緊密相連。石材均采用蘇州金山花崗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虹口區四川北路2288號
國歌展示館(大連路綠地)
國歌展示館位于上海市楊浦區荊州路151號大連路綠地,于2009年落成并對外開放。國歌展示館全面展示《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傳播、立法及其深遠影響,通過實物陳列、場景再現、多媒體互動展示,生動演繹了《義勇軍進行曲》從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曲到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偉大歷程以及國歌在新時代的深刻內涵。
2019年,國歌展示館迎來了十年改建,新館以"國歌從這里唱響”為主題,以"起來、萬眾一心、前進”為主線,展出41。件珍貴藏品,其中包括1949年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關于國歌等決議案的珍貴影像資料,莊嚴的場景再現給每一位觀眾帶來心靈的震撼;館內珍藏首版《義勇軍進行曲》黑膠唱片,是國歌展示館的"鎮館之寶”。新館通過2000平米五大樂章精品陳列、4處儀式教育場所、18處多媒體互動場景,50個國歌故事多重演繹,訴說著新時代初心不改的國歌情懷,煥發出更加璀璨的紅色文化魅力。
國歌展示館自成立以來,先后被命名為"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上海市黨史教育基地”"上海市廉政教育基地”"上海市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黨性教育基地"等。2015年,國歌展示館光榮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地址:荊州路151號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公園(淞滬抗戰紀念公園)
淞滬抗戰紀念公園始建于1956年,初名"共青公園",后改名"友誼公園",1962年定名"臨江公園。2015年更名上海淞滬抗戰紀念公園。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位于淞滬抗戰紀念公園東側,這是一座反映"一二八"、"八一三”淞滬抗戰和上海人民14年抗戰史實的專題紀念館,展館與淞滬抗戰紀念公園形成"館園合一、文綠結合、史藝并舉”的模式。自2000年1月28日建成開館以來,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地址:友誼路1號
陶行知紀念館(大華行知公園)
陶行知紀念館位于上海市寶山區武威東路76號大華行知公園內。
1986年,為了紀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建,門廳內有各大名人的題詞;館內環境幽雅,有池塘、小橋、山石、曲徑,掩映中可看到漢白玉陶行知頭像及手持書卷的坐像。
1983 年1月,上海市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會與山海工學團聯合籌建陶行知紀念館。1986年10月,在大場沈家樓(原山海工學團舊址附近)建成開館,2002年12月遷至此處。紀念館展示了陶行知生前各個不同時期的經歷,分為陶行知的家庭和學生時代、為中國教育改造探尋生路、開創鄉村教育運動、為解除國難普及大眾教育、在海外為抗日救國奔走呼號、倡導戰時教育和 堅持團結抗日、為爭取民主和平奮不顧身等部分。
地址:寶山區武威東路76號
寶山烈士陵園
寶山烈士陵園位于上海市寶山區寶楊路599號。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戰役打響,解放軍實施"鉗擊吳淞、解放上海”的戰役決策,在寶山大地上進行了半個月的激戰。為了紀念為解放上海而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1956年3月修建了"寶山縣烈士公墓”。1976年重新翻建改名為"寶山烈士墓”。1987年12月更名"寶山烈士陵園",并列為上海市重點烈士紀念建筑保護單位(市級陵園)。1999年又進行修葺,內設寶山烈士紀念館。2004年到2006年陵園進行了全面改擴建,新建了"上海解放紀念館。重建了 "寶山烈士紀念館。
墓區位于陵園西北側,中央聳立著一座16米高的紀念碑,正面鐫刻著陳毅元帥題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紀念碑北側,是"熱血豐碑——解放上海烈士英名墻",英名墻上銘刻了為解放上海而英勇犧牲的8000余名烈士英名和300多名寶山烈士英名。
地址:寶山區寶楊路599號
上海戰役月浦攻堅戰紀念碑(月浦公園)
上海戰役月浦攻堅戰紀念碑位于月浦公園東側,于2002年5月27日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
紀念碑座北朝南,象征著當年參戰的廣大指戰員向大上海挺進的堅強決心和解放全中國的堅定信心。碑座高1.7米,正面是鐫刻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的題字。
紀念碑高5.15米,標志著月浦鎮是5月15日解放。紀念碑連花壇總高5.27米,象征著5月27日上海勝利解放。碑的主體是兩位高攀紅旗,手持鋼槍、充滿怒火的戰士雕像,象征著廣大指戰員為解放大上海,迎接新勝利而前赴后繼,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戰士的身邊,是被攻克的敵碉堡殘垣,象征著月浦攻堅戰的艱苦卓絕和戰況的慘烈。紀念碑的背景是四季常青的松柏,象征著革命先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彪炳千秋,萬古長青。
2020年3月起月浦鎮人民政府對紀念碑進行修繕,于9月30日之前完工。如今,攻堅戰紀念碑以嶄新的面貌、承載著新時代的寓意重新與大家見面。
地址:龍鎮路205號
金山公園革命烈士墓(金山公園)
金山公園革命烈士墓位于朱涇鎮金山公園內。1949年5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軍某偵察營行至金楓公路八德橋(今加油站)時,遭到隱藏在棚戶區夾弄內的保安隊員突然襲擊。在激烈的戰斗中,3位戰士身負重傷。其中1位排長傷勢最重,經隨軍醫生極力搶救,終因流血過多光榮犧牲。當時,為確保部隊主力盡快經奉賢向上海進軍,壯士遺體安葬后,沒有留下部隊番號和名字,成了無名烈士。
1989年,朱涇鎮人民政府在紀念解放40周年時,隆重舉行烈士墓遷葬儀式。無名烈士墓基座北面為粉墻照壁,上題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照壁前有圓形墓室,墓室前面正中為墓碑,碑正面陰刻"為解放金山光榮犧牲革命烈士之墓”,背面有簡介。
地址:朱涇鎮公園路96號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