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坡鎮位于西南邊陲之地,這里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大量的古建筑群出現,游客可以在這里感悟生命的原始風情,也還當地的特色美食,下面給大家分享平坡鎮旅游攻略。
到水寨,覓茶馬古道曾經的驛站,得先看《徐霞客游記》中水寨的記載。“一里,透峽西出,則其內平洼一圍,下墜如城,四山回合于其上,底圓整如鏡,得良疇數千畝,村廬錯落,雞犬桑麻,俱有靈氣。
不意危崖絕蹬之上,芙蓉蒂里,又現此世界也,是為水寨。先是聞其名,余以為將越山而下,至是而知平洼中環,山頂之水,交注洼中,惟山達關一線墜空為水口,武陵桃源,王官盤谷,皆所不及矣。此當為入滇第一勝……”
入得水寨,我對照徐老當年游記而觀景。可惜,他的許多描述如今已不復存在,但是多了一些時代變遷的通透,我們也就草草而過。
朋友家在平坡,我們直接就驅車到她家。此時已是中午時分,正值吃飯間。我們到時,已有幾桌來吃年豬飯的客人就坐。


吃過午飯,急步前往霽虹橋。據說當年徐霞客進入水寨記載的第一個景點就是霽虹橋,這里還是永昌古道的起點,位于保山市隆陽區與大理州永平縣交界處的瀾滄江上。
霽虹橋是我國較為古老的鐵索橋之一,據資料,該橋修建于諸葛亮南征時,當時是篾索橋,到明朝時修成了鐵索橋,此后幾度被沖毀又幾度修建。

霽虹橋
一條瀑布從山間傾泄到江里,水流很大,頗為壯觀。原本是沒有的,是在打通鐵路隧道時在山洞里挖掘出來的,據專家說水量可以蓄起三個西湖。
和溜索、霽紅橋、高速路、鐵路相輝映,一江上架起四橋,見證轟隆隆的時代變遷。從前的一根繩就是一座橋,到后來的鐵鎖橋、水泥橋,一橋通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同行的朋友告訴我,我們現在看到的霽虹橋已經不是原來的橋,當年小灣電站蓄水時橋被淹沒,橋墩也埋入江底。
原江邊巖壁上的石刻也沉入江底,后來在上游50米處的平坡村進行復制。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在平坡村邊上的石刻,也成了一個新的旅游景點。

告別霽虹橋,回平坡。從村子中間直穿過的一條悠然的古道出現在我們眼前。一眼望不到盡頭。

村中間穿臺而過的古道
家住古道邊的大爹。他今年72歲,精神矍鑠,煙斗不離身,悠悠然然,和我講述平坡的變化,大媽不時搭上兩句,日子平和而悠長。他們生于平坡這塊土地長于平坡,是離平坡春夏秋冬最近的人,也是見證時代變遷的觀察者。
我說大爹,“能和我講講以前的古道的故事么?”。他侃侃而談,坦然地接受歲月流逝,生活在改變。大爹說以前是集體化,每天出去干活掙公分,年底分得一點點包谷,一家人永遠處于饑餓當中。
如今黨的政策好,只要舍得吃苦,溫飽已不是問題。奔小康的路就在眼前。說話間,還告訴我工路邊的平房就是他家新蓋的。背靠大山,江水從眼前穿過,風水很好。
三個兒女都長大成人,兩個女兒遠嫁保山,兒子留在家中娶妻生子,在家侍奉兩位老人。年輕人大多都外出打工,村里寧靜地生活著老人、婦女和孩子。
兩位老人和村里大多的老人們一樣,早起看日出,白天喂喂豬牛,下午看夕陽。安穩地過著小日子。堂屋的對面就是大山,植被茂盛,一陣風吹過,樹葉會沙沙著響,增添了些生命的聲音。

大叔家對面的大山
春天,就看門前桃花鮮艷綻放,夏天,就在門前的大樹下搖著扇子納涼。秋天,就把地里的包谷收回,冬天來了,就生一盆火取暖。

大爹說他在鏡頭里出現了許多次,已經是名人
在平坡,發呆就好。看人來人往,看夕陽西下,看花開花落。在馬蹄印窩里一步又一步數著歲月。
累了,信步走入一家院落,或許,這家就是曾經的馬店,旁邊的馬槽就是最好的見證。仿佛時空把我們帶回了那個繁華的馬幫走過的盛世。
平坡人如其名,有一顆平坦之心。走在路上,迎面而來的老人會熱忱邀請你去他家小坐,小孩在我的鏡頭面前不膽怯,露出八顆整齊的牙齒。

平坡這個曾經是悠悠古道上重要的驛站,如今已經褪去繁華與熱鬧。這里因馬幫的到來而喧囂,又因馬幫的消逝而沉靜。不久的將來,或許,又因更多的尋根文化而讓這里再次喧鬧起來。
同行的杜醫師已經來了很多次,有時是因為工作,有時是純粹來此。
問及為何多次來平坡?答曰:“或許是這里的安靜,這里的人很平和,工作累了,來此走走,看看江水,心里頓時忘卻工作上的煩心事。”
世界那么大,大于世界的事兒在這里似乎不用去思考。
蔣勛說,“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在生死循環面前不要尖叫留戀、大驚小怪,不要有多余的牽掛。”
我想,關于平坡,我能思考的也就這么多。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