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我們潛水結(jié)束的時候,要如何從水底上升到水面呢?這是一個大家都會面對的問題,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的來說一下我們要怎么正確的從水底上升到水面吧,需要了解的朋友們來看看吧!
離開水底
你跟你的潛伴應(yīng)該面對面,眼睛互相對視,交換OK的手勢后開始上升,左手拿著充排氣閥并且在上升過程中保持眼神接觸,這樣可以讓你們可以依照彼此的上升速度作對照。
如果你的中性浮力作的夠好,你應(yīng)該可以利用一口深呼吸離開水底。
如果你不能做到一口深呼吸離開水底,那么到底該不該對著 BCD 充氣呢?
有許多的教練對于這點都有不同的意見。
就像佛州 Key Largo 的潛水教練 Bob Snyder 就認為:
如果你控制不好中性浮力以致要用外力去上升,我倒寧愿你保持負浮力,再用腳踢踢蛙鞋,增加一點上升的力量。
因為既然你做不好中性浮力,就代表你對充排氣閥的控制還不純熟,一旦你充氣上升,也勢必來不及對于上升過程中,BCD 內(nèi)部澎漲的氣體適時作反應(yīng)。」
但是 Patterson 跟其它許多的教練都認為,用腳踢動蛙鞋上升勢必消耗許多不必要的空氣。
而且會造成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刺激中樞神經(jīng),很可能過度換氣或者有 DCS 的風(fēng)險,導(dǎo)致上升過程發(fā)生意外。
他建議潛水員利用輕點充氣鈕建立少許的正浮力,將注意力集中在浮力的控制上,并且利用 BCD 內(nèi)的空氣浮力開始上升。
事實上,上述提到的都是在中性浮力無法建立的前題下,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的教練會希望你用中性浮力緩慢上升。
或者輕點你的充氣鈕,讓你的浮力輕輕的建立起來,并保持與你潛伴的相對位置。
上升過程中泄氣
一旦你開始上升,馬上可以點放一下你的泄氣鈕,因為你 BCD 內(nèi)的氣體正在開始澎漲,會以倍數(shù)建立正浮力,而你一點都不想要沖到水面上去,對吧?
如果你的配重過重,你 BCD 內(nèi)的氣體原來就較多,一旦澎漲也會造成更大的浮力,你得要特別注意泄氣。
如果沒有錨繩可以讓你對照上升的速度,保持上升速度低于每分鐘 18 米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等你覺得上升的太快才開始泄氣,你已經(jīng)反應(yīng)太慢了,而且通常在這種情況下,你又會一次泄了太多的氣,一停下來又開始下沈,一充氣又過頭,上上下下,很快就把自己弄的頭昏腦漲。
上述的情況很像你在冰上開車,一旦你過度補償煞車或是動力,都會把清況弄得更糟。
試著去預(yù)測浮力的成長以及減少,最快的方式去學(xué)習(xí)就是在上升過程中握著你的充排氣閥。
不過有許多人把充排氣閥拿的太低,如此一來你 BCD 里頭的氣無法順利排出,你自然就作不好浮力的控制了。
在上升的過程中,我們的目標(biāo)是每分鐘低于 18 米的速度,問題是你怎么知道到底目前的上升速度是不是過快呢?
所以最好你可以帶著計算機表潛水,一邊控制你的浮力,一邊用電腦表的深度變化作佐證。一旦計算機發(fā)出警告音,你就知道你的上升速度過快了,這是一個最有效而且最實際的方法。
計算機表也可以幫助你練習(xí),下次你可以到五米深的水里面,看著傳統(tǒng)的深度表上升,看計算機表是不是有發(fā)生警告音,一直練習(xí)到計算機表不會叫為止。
如此一來你就記住每分鐘 18 米以內(nèi)的上升速度,感覺是怎么樣的。
在最大深度的一半做一分鐘的安全停留
如果你是在最大深度 30 米的地方潛水,請你在 15 米的深度作一分鐘的停留。
01. 第一個好處,可以讓你有機會對目前的浮力作檢查,是不是有過多的氣留在BCD內(nèi),感覺一下,再調(diào)整一下。
因為從 15 米以上的深度,每一米的上升都會讓你 BCD 內(nèi)的氣體作倍數(shù)的增長,最常見浮力失控的例子都是在這個深度以上發(fā)生的。
02. 另一個好處,有愈來愈多的證據(jù)顯示,在最大深度的一半作一分鐘的減壓停留可以大大減低 DCS 發(fā)生的機率。
這個理論是因于微氣泡原理,也就是說讓你身體內(nèi)溶解于血液的氮氣泡可以大量的排出。
在做完短暫的一分鐘停留之后,你跟你的潛伴應(yīng)該再交換一個 OK 的手勢再繼續(xù)上升,下一個目標(biāo)「五米安全停留」。
五米安全停留
當(dāng)你上升至 7、8 米,把 BCD 內(nèi)的氣都泄的差不多的時候,請你在五米的深度做三到五分鐘的安全停留。
如果你感到有點飄,你可以站立起來把充排氣閥舉高泄氣,或許用手去拉背后的泄氣閥,把 BCD 內(nèi)最后的氣體排出。
花最少三分鐘的時間停一下,這條潛水規(guī)則可以抵觸其它的規(guī)則,例如氣量低于 50 Bar 必需離開水面等,如果你必須再用 10 或 20 Bar的氣量去停留而低于 50 Bar ,想都不用想,停至三分鐘。
如果你的氣量足夠,建議你停留五分鐘再出水面。
最后的五米深度
當(dāng)好不容易等到三分鐘的安全停留結(jié)束,有許多的潛水員「砰」一聲的沖到水面上去,可是最后的這五米壓力的改變,正是影響身體內(nèi)氣泡變化倍數(shù)最大的時候。
例如,1 米水壓是 1 個單位,那 5 米深的水壓就是 5 倍的單位了。
所以,請在最后的五米保持一樣的上升速度,盡可能的放慢你的上升速度,幫自己一個忙。
恭喜你完成休閑潛水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技能 - 「浮力控制上升」。
就算很多有經(jīng)驗的潛水員,恐怕對于沒有錨繩可以拉,也沒有礁巖可以攀附的大深度直接上升,還不一定能成功的辦到呢!
這些信息大家了解一下,如果大家掌握好了,相信大家就可以很好很順利的從水底上升到水面啊!
-
鄭州中國綠化博覽園
鄭州·中國綠化博
2092 03-14 -
南通洲際綠博園
南通綠博園比較適
2534 03-14 -
天府花溪谷
這處天府花溪谷景
999 03-14 -
沙河市桃花源風(fēng)景區(qū)
沙河市桃花源風(fēng)景
246 03-13 -
神鹿峰旅游度假區(qū)
神鹿峰旅游度假區(qū)
1521 03-13 -
鏡泊湖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
黑龍江鏡泊湖風(fēng)景
1315 03-13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