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有很多種形式,哪種形式的潛水決定著你需要考什么證。除了考證以外,你還需要根據所潛水的形式購買裝備。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浮潛、水肺潛水和自由潛水,下面小編就詳細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幾種形式潛水的區別。
浮潛
你可以把浮潛理解為戴上呼吸管的游泳,人基本上在海平面保持漂浮的姿勢,通過浮潛面鏡觀賞海底生物和珊瑚,需要的裝備最基礎的僅需要浮潛三寶:呼吸管、面鏡、腳蹼。許多初學者因為對腳蹼使用不太習慣,穿著腳蹼不易保持平衡,所以很多入門浮潛體驗中僅需面鏡和呼吸管以及救生衣就可以完成最簡單的浮潛娛樂。但浮潛的深度也就1-3米左右,觀賞到的海生物種類較為有限。
對于不會游泳的人,浮潛其實不是特別的安全,因為面鏡/呼吸管都是會進水的,可能需要在水下調整等等。如果不會游泳可能就會比較怕,現在大部分經營出海浮潛的公司都會要求穿救生衣,但是對于不會浮潛的人來說,救生衣并不能給足夠的安全感。如果身邊一直有人看著還好,不然最好是會游泳的人再嘗試此項目。對于浮潛的裝備面鏡和呼吸管,我是強烈建議可以自帶,這兩樣在TB買也就不到100塊錢,可以多次使用,而且比較衛生。出海一日游提供的一定不會是一次性的。
水肺潛水
而水肺潛水的裝備就要專業得多。水肺潛水又稱 SCUBA DIVING (SCUBA - 全名為“Self-Contained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指潛水員自行攜帶水下呼吸系統所進行的潛水活動。其中有開放式(open-circuit)呼吸系統,及封閉式(closed-circuit)呼吸系統,原理都是利用調節器(Regulator)裝置把氣瓶中的壓縮氣體轉化成可供人體正常呼吸的壓力。水肺的裝備是比較多的,尤其是電腦表、呼吸調節器、浮力控制背囊、配重、面鏡、腳蹼是必須的。水肺潛水主要就是學習裝備的操作技巧和方法,在課程范圍內絕大多數人都能學會并拿到證書。
那么簡單來說,水肺潛水就是你背著氧氣瓶等裝備進行潛水,整個人借助鋼塊下沉,控制浮力在水下行進,可近距離觀察海洋生物。我們在日常描述中更口語化的把這種方式簡稱為“深潛”。深潛又分為無證體驗(常規下潛深度在5-12米)和持證潛水,持證初級OW(最大深度18米)、進階AOW,總體來說,休閑潛水下潛不會超過40米。
水肺潛水實際情況可能更自由些,水肺潛水通常不是特別挑環境,通常只要是探明的安全水域就可以進行水肺潛水,而自由潛對能見度和深度都有一定要求。水肺和自由都需要嚴格的潛伴制度,也就是不能獨自潛水,但水肺潛水的潛伴是在一起行動的,而自由潛要求潛伴必須在水面做觀察。水肺潛水在水下的時間比較長,通常為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放松的身體狀態,有充分的時間觀察水下環境,所以學成后的目的更多是在水下觀光。
自由潛水
自由潛水(Free diving),是指不攜帶氧氣瓶,只通過自身肺活量調節呼吸,屏氣盡量往深潛的運動。自由潛水對水性和浮力控制技能要求很高,危險性較大,一般來說不建議入門者嘗試,都是高手在玩。自由潛更多的是學習身體的控制方法,一些平時很少運動,水感不太好的學員可能在初級課程內暫時還掌握不了自由潛的基本技巧(主要是耳壓和入水),需要在課程后練習才能再拿到證書。
由潛在水下的時間短,通常為半分鐘到3分鐘,而且需要更多身體的技巧,所以自由潛更多的是感受自身,認識自身,挑戰自我。自由潛的自由更體現在裝備上,沒有調節器和浮力控制器真的很適合裝逼拍照啊,拍出來美美的,這也是為什么學自由潛的女生人數要大于男生的原因了吧。自由潛裝備比較寬泛,可以只穿一條泳褲,也可以裝備全套輔助裝備。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