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竹林關區西嶺鄉茶房埡村擁有非常原始的自然村落模式,這里的自然環境保護完善,空氣新鮮,但是這里的年輕人逐步遠離故鄉,村里大多是老人和兒童,下面給大家分享商洛竹林關區西嶺鄉茶房埡村風景圖。

西嶺,陜西商洛丹鳳南部的“喜馬拉雅”。
茶房埡村是原竹林關區西嶺鄉政府所在地,公路沿著西長崗嶺,向西可達丹鳳縣城,往東直通竹林關,90%的住戶均在公路兩邊的一條條溝畔或溝底。

嶺底人家 宋家莊
張吊莊、宋家莊,雖然只有80幾戶,320口人,卻三五戶一簇,分散在小的溝溝岔岔,或半山腰,他們購買日用品,要上到三、五百米,甚至千余米的嶺上,有些物品還要到十多公里外的竹林關集市,80%的戶住在六七十年代土木結構房里。

嶺底人家,宋家莊。

嶺底人家,張吊莊。

嶺上人家 , 老竹園。


盧家嶺
一條生產生活的土路,蛇一樣蔓延。

辛勤勞作的老人

老張塬村子



在這里,蹦蹦車,摩托依然是嶺上人出行、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
行路難仍舊困擾著生產生活
土地里的收入還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
土地,依然是他們最后的堅守。

溝底人家, 薛家河。
生活不是風景,生命不是風景。嶺上人家,王莊。

西嶺?云巔上的村莊,遠眺盧家嶺。
茶坊埡村是原竹林關區西嶺鄉政府所在地。

整個村落,沒有一間像樣的房子,(2017年11月2日于老竹園)。

山居秋暝
崖畔上的村落
一條公路的村莊,西去縣城,東到竹林關,似乎要接近了云層,而大多數的農戶還在溝底和山洼頑強地生存。

像這樣的老房子,一家挨著一家,隨處可見。墻皮是半裸著的,如沒有穿衣服的村落。孤獨的在崖底展示著。

茶房埡老戲樓

西嶺?云巔上的村莊,王曹組。
行將逝去的村落

寂寞的鄉愁

「柿子紅了」只有晚秋的柿子還那么張揚著一絲鮮紅,給樸實的村落帶來了一點暖色。
秋葉成殤

故鄉,堅守的代名詞?
每逢村子過事時,一些外出打工的人才回家。平時,這里多數是老人,兒童守看著家園。

散落在溝洼下冬暖夏涼的民居,王曹組。

磚木、土木混建的盧家山組。

一支嗩吶,成了他們最好的抒發情感的器具,仿佛在訴說著,呼喚著遠方。這里不產生詩意。

柴火大鍋煮飯

鄉村美食

嶺上女孩著一襲紅裝,是秋日里最美的風景。




鄉村歌手又一次喚醒了村莊

開心一刻
當然啦,遇到村子過事,放電影,孩童們還是早早地占好了有利位置。那些笑容,曾經如花一樣綻放。

開心一刻
最美的是寫在臉上香甜的笑容

行走的婚事(2013年9月攝于丹鳳縣三凰廟村)

娶親路上(2013年9月攝于丹鳳縣三凰廟村)

鄉愁(2013年9月攝于丹鳳縣三凰廟村)

無論你怎樣艱苦卓絕的抗爭,甚至離家出走。在遠方,當你迷失,午夜夢回里,必然有一段難以割舍的情感,那就是故鄉。(攝于竹林關鎮茶房埡村宋家莊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