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的國家博物館日,讓我突然見到在合肥其實擁有那么多場館,非常適合親子家庭游玩。尤其其中有很多還是免費游玩的,具體哪些場館,隨我去了解。
一、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景點地址:
合肥市政務新區懷寧路268號
觀光時間:
9:00—17:00(16:00停止入園)
設有礦物晶體精品廳、古生物化石廳、礦物巖石廳、奇石廳四個展廳。新館位于合肥市政務文化區,常設有序廳、地球廳、生命演化廳、礦物巖石廳、資源與環境廳和恐龍廳六個展廳,展覽面積16902平方米。它是安徽省現代、高新技術、獨具特色的地質古生物博物館,安徽省資源、環境、省情展示交流的“窗口”,珍稀地質礦產標本采集、研究中心,國土資源知識普及和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二、李鴻章享堂
景區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合裕路415號。
觀光時間:
9:00-17:00
李鴻章享堂是墓上建筑的總稱,即墓葬旁的建筑群。現有李鴻章享堂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近3000平方米。它是中國保存完好的名人享堂。
可分為三部分,西部是墓園區,中部是享堂區,東部是倉房區。
1903年,李鴻章魂歸家鄉,安葬在合肥東鄉夏小郢。他的家人在那里修建了享堂和墓地。李鴻章享堂位于東郊大興鎮,位于城南北側,裕溪路北側,是一座晚清建筑、御賜祭文碑等三處。周末和家人一起出去玩很好。
三、合肥市科技館
景點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黃山路446號(合作化路口)。
觀光時間:每周一、周二閉館,周三至周日9:00-16:30開放。法定節假日期間,具體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合肥科技館需要網上預約。
合肥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項目位于高新區王咀湖東北部,彩虹東路與石蓮南路交口西側,規劃土地面積46674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0000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的是老合肥科技館四倍以上的。
與老館相比,在新展館的規劃和建設中,除了固定的展覽區域外,展館每一層都有很多公共空間,同時館內還有室外廣場和露天平臺。
四、安徽省博物館新館
景區地址:
合肥市政務新區懷寧路268號
觀光時間:
每周二至日 9:00-17:00 周一閉館(16:00停止入園)
特別提示:
4點之后到就不能入館了,新博物館5點關門哦!
新館建造得真的是十分的高大上呢!空間都齊全,進去里面,簡直不要太涼爽。
五、安徽省農業博物館
景區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136號
觀光時間:四季皆可,電話提前預約
六、周瑜墓園
景區地址:安徽省廬江縣軍二中路碧環公園對面
觀光時間:上午:8:00-11:30 下午:14:30-17:30
周瑜墓園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廬城周瑜大道。周瑜的墓地宏偉、碧綠、莊重。墓園的門樓、屏風墻、闕門、石像、大殿、碑廊、文物陳列館等都是一組仿漢代風格的建筑。周瑜墓冢高大,按照漢代墓葬制度,建覆斗形方錐夯土墓冢。小橋胭脂井是用漢磚重建的。除了牌坊外,整個墓地的建筑都是仿照漢族建筑建造的。墓園布局井然有序,園內松樹叢生,綠草如茵,呈現出簡潔、質樸、肅穆、肅穆的氛圍。
七、中國稻米博物館
景區地址:
安徽省廬江縣郭河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
觀光時間:
四季皆可
中國大米博物館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位于安徽省廬江臺灣農民創業園,毗鄰三河古鎮和巢湖西岸。它是一座展示水稻歷史、傳承水稻文化、普及水稻知識、宣傳水稻科技、集收藏研究、合作交流、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
展品12000余件,以聲、光、電、畫、實物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了水稻的歷史和水稻科學技術知識。
八、武壯公祠
景點地址:
安徽省巢湖市廬江縣城東大街。
觀光時間:
四季皆可
武壯公祠建于光緒二十年(1894),是一個有三個入口和兩個庭院的大木殿式,每進五開間。它由照壁、門樓、庭院、廂房、臥室、祭殿等組成,總面積2000多平方米。寺內有徽派木雕、磚雕、石雕和江南蘇式浮雕,木雕最為精美。
武壯公祠建于光緒十年,位于廬江城東大街。它是清政府為表彰吳長慶的功績而在廬江縣修建的一座專祠。它被稱為“武壯公祠”,是廬江縣唯一保存比較完整的古建筑。它是清代罕見的建筑景觀。
九、渡江戰役紀念館
景區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云谷路附近
觀光時間:
9:00—17:00(16:00停止入場)每周一閉館
江陰市渡江戰役紀念館位于江陰市革命烈士陵園,座落在風景秀麗的黃山腳下,依山而建,北對南。它建于1994年4月,并于1997年4月開放。占地面積36300平方米,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綠化面積20000平方米。
為了紀念的偉大歷史意義的戰斗渡江紀念館建一個博物館,大量場館雄偉,穿越大場景的三維顯示,它仍然看起來令人興奮的炎熱的夏季空調,便觀賞還避暑。
十、安徽名人館
景區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云谷路附近
觀光時間: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
自駕路線:
包河大道往南——云谷路——安徽名人館
安徽名人堂位于合肥市西郊蜀山風景區。迎接國慶50周年是安徽省政府和合肥市政府的重點建設項目。安徽名人堂項目一期評選出了50位從史前到清朝有影響力的歷史名人。
整個建筑融合了徽派的建筑風格和皖南民居的建筑風格。作為中國最大、名人最多的博物館,展覽大廳容納了5000多名名人。它絕對值得一看!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