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景區對當地的景區有一些規劃,這些景點都是新建的博物館、紀念館或者景區,大家如果是南京玩膩了,可以去選擇這幾個比較新的地方,當地環境確實還不錯。

南京景區規劃
1.六合抗日斗爭紀念館
紀念館位于南京市六合區竹鎮鎮老市府街以東,東大河以西,竹鎮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以北。該項目已通過南京市六合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立項,立項文號:六發改備(2021) 76號。
地塊總占地面積約8000 平方米,擬在原有建筑北側新建建筑總建筑面積2839. 90 平方米,層數為一層,主要功能為新四軍紅色歷史展示、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紅色文化交流等。
建筑面積2835.55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積1494.63平方米,該項目有望在三月底完成封頂。
2.江蘇園博園
江蘇園博園選址于江寧區湯山旅游度假區北部,項目用地西至陽山碑材,北至湖山村,東至孔山礦以東,南至黃龍山脈北麓,規劃面積345公頃。
地址:江寧區湖法路與湖高路交叉口西北50米
開園時間:預計2021年4月16日
13大城市展園:
南京園、無錫園、蘇州園、揚州園、徐州園、常州園、南通園、淮安園、鹽城園、鎮江園、泰州園、宿遷園、連云港園
內秦淮河歷史風貌區保護規劃修編

南京《內秦淮河歷史風貌區保護規劃修編》最新規劃公布。
在最新規劃里,這個歷史風貌區將以內秦淮河為依托,兩岸河廳河房為主要景觀特色,打造城市會客廳與創意文化藝術長廊,展現南京“十里秦淮”歷史文化。
內秦淮河位于南京市老城南內,集歷史博覽、民俗文化、手工藝展示、旅游觀光、商貿休閑等功能于一體。其規劃范圍西起西水關,經中華門,東至東水關,以“V” 形內秦淮河為軸,南北至現狀道路外側,總長約4300米,總用地面積約47.63公頃。
3.6條歷史街巷適當調整
根據《南京內秦淮河西五華里濱河地段城市設計》和控詳調整結果,此次規劃修編對生姜巷、徐家巷等6條歷史街巷寬度及部分地塊用地性質進行適當調整。
下浮橋西側地塊中,生姜巷北側緊鄰升州路由公園用地調整為商辦混合用地;其河對岸一幅地塊用地性質由商辦調整為廣場用地;下浮橋至上浮橋之間,緊鄰升州路地塊用地性質由圖書展覽用地調整為娛樂康體用地;徐家巷、柳葉街之間的沿河兩岸3幅地塊,調整為娛樂康體用地。
柳葉街41號清代古民居前的臨河地塊,鄰近上浮橋,由商住混合用地調整為商辦混合用地。按照規劃,臨河地塊將結合柳葉街清代民居,設置石貓坊新坊公共展示空間。
4.新云錦博物館
新建的南京云錦博物館新館面積將會是原先舊館的三倍,南京云錦有著1500多年手工織造歷史,以特殊的浮雕、鑲嵌技藝,表達出特殊的審美境界和文化藝術魅力。等到這座新的云錦博物館建設完成之后,將展示中國織錦藝術窗口。

5.棲霞老街
棲霞老街古鎮建筑一期已建設過半。
棲霞古鎮是非遺文化小鎮,歷史上這里有中國最早的茶肆,有東吳屯糧等歷史典故,孕育了金陵折扇、南京金箔等非遺文化。古鎮重塑,就是挖掘這些歷史文化資源,讓老街和古鎮再現昔日盛景。
周處讀書臺——開始施工
周處讀書臺傳說為“周孝侯讀書臺”,實際上是周處擔任吳國東觀左丞時的堂宅,名喚“子隱堂”。幾經歷史變遷,周處讀書臺和附近的光宅寺隱沒在市井院落中,一般人難知其蹤跡。
為促進秦淮區全域旅游發展,實現老城南整體保護與復興,周處讀書臺、光宅寺地塊將于今年上半年開始更新改造,以“山水人文苑”為基本概念,打造城市公共休閑場所,充分挖掘原有的山體、水面空間,塑造子隱堂、赤石片磯、杏臺憑流等景
6.2021溧水重大項目
中國東部(南京)農業科技創新港
項目緊扣白馬大道和白馬湖兩大界面,分別打造園區門戶和生態廊道,形成創新辦公區、休閑服務區、人才公寓和標準辦公區四大主要功能區,打造南京國家農高區真正的現代農業產業節點。
南京國家體育極限運動訓練基地(館)
該項目包括國家極限運動溧水訓練基地和國家冰雪運動訓練基地。
國家極限運動溧水訓練基地位于南京溧水無想山下,總建筑面積約4.23萬平方米,目前主體已經完成。館內建有全球最大的室內沖浪、風靡全球的太空風洞、極限攀巖墻、滑板碗池及街式場地、小輪車、蹦床等各類極限運動項目場地,場地規格均達到奧運比賽要求。
國家冰雪運動訓練基地位于溧水城南中心片區,秦淮大道以西、外環路以北,基地的設計形似雪橇,總建筑面積約26萬平方米,包含平行回轉道、U槽標準道、雪上技巧道等,建成后將成為世界室內滑雪道面積最大、總長度最長、坡道種類最多以及唯一符合奧運標準的室內U槽滑雪道,將帶動長三角地區冰雪運動產業發展。
7.工人文化宮
該項目位于南京市溧水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秦淮大道以西。項目功能為全民健身中心、工人文化宮及配套商業、辦公、酒店式公寓。
南京交通規劃
1、推進地方鐵路建設
強化南沿江城際鐵路建設保障,推動寧淮城際鐵路、北沿江高鐵、寧蕪鐵路復線工程建設實施,做好寧宣、揚鎮寧馬鐵路等前期工作,適時啟動建設。
2、過江通道和高速公路
做好龍潭、和燕路等4條過江通道續建工作,深化上元門、錦文路等過江通道工可研究。建成寧合高速改擴建和滬蓉高速陽山互通等工程,續建寧宣高速和寧馬高速改擴建工程,推進都市圈環線高速、寧滁高速、寧和高速公路以及竇村、秣陵互通等工程前期工作。
3、完善干線公路路網
建成312國道龍華立交至張店樞紐段擴建等工程,續建126省道江寧段、204省道溧水段、501省道六合段、312國道繞越高速至仙隱北路段改擴建等工程,力爭開工312國道東延快速化改造等工程,加快356省道六合段等項目前期工作。
4、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新改建農路147公里、橋梁12座,建成267公里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及124公里經濟薄弱和欠發達村組對外連接道路。深化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全面推行“路長制”和養護市場化。爭創“四好農村路”國家示范市。
5、攻堅交通堵點治理
完成馬高路北延、萬家樓立交改造等工程,推進中山門大街、綠都大道、東麒路北延等項目建設,新開工宏運大道快速路。按計劃新建、續建一批公共停車場,新增停車位不少于5000個,多措并舉緩解城市“停車難”。
6、提升空港樞紐能級
優化機場集疏運體系,續建126省道等集疏運道路,推動揚鎮寧馬、寧宣鐵路等高速鐵路正線和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引入祿口機場。配合推進祿口機場T1航站樓南指廊改擴建、國際貨郵綜合核心口岸、祿口機場三期、六合馬鞍機場民用運輸功能啟用、高淳通用機場等重點項目規劃建設。
7、提升城鄉交通服務品質
以綠色出行城市創建為契機,今年將謀劃推動城市客運高質量發展。推進智慧公交試點建設,優化調整公交線路不少于30條,改造公交站臺不少于100座,提升公交出行便捷度和舒適度。建成馬群綜合換乘中心,推動南京北站綜合客運樞紐和寧揚、寧馬、寧滁等城際軌道交通建設。強化寧句城際、2號線西延等項目運營交接管理,做好跨區域軌道交通行業監管。出臺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指導意見,結合軌道交通發展情況調整地面交通網絡。
8、南京都市圈將建環線高速公路
都市圈高速環線由安徽天潛高速(皖S22)、揚天高速(S49)、儀祿高速(蘇S47)及北延線、祿口至全椒高速(規劃新增)組成,利用錦文路過江通道、龍潭過江通道兩條過江通道過江。環線全長約282公里,途徑江蘇南京、鎮江、揚州和安徽滁州、馬鞍山五市。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