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7月30日,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正式開館,據悉該館總建筑面積9.43萬平方米,總設計藏量2500萬冊(件),主要是體現傳統形制與嶺南山水高度融合,打造傳世經典的中華文化殿堂形象。
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對外開放嗎
2022年7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
2022年7月30日,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廣州國家版本館)正式開館。該館總建筑面積9.43萬平方米,總設計藏量2500萬冊(件)。
廣州國家版本館面朝流溪河,背靠鳳凰山,距離廣州中心城區約90公里,于2019年12月20日批復立項,總設計藏量2500萬冊(件)。
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團隊負責設計,廣東省代建項目管理局負責代建,中建八局和中鐵隧道局負責承建,上海同濟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負責項目監理。
建筑群以“中華典藏、嶺南山水、時代新韻、文明燈塔”為總體構思,整體布局依山就勢,層次遞進,傳承中華傳統禮軸形制,四周環繞人文與自然交融的嶺南園林,傳統形制與嶺南山水高度融合,打造傳世經典的中華文化殿堂形象。
廣州國家版本館藏有哪些重點版本?
廣州國家版本館現收藏了“原大、原樣、原色”的影印版《文津閣四庫全書》版本、收集了《四庫全書》相關的《續修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正式出版物版本,“四庫學”版本規模初具。征集到國家圖書館藏《永樂大典》影印本162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永樂大典》影印本62冊,以及海外圖書館博物館藏《永樂大典》影印本等,基本收齊現存各類《永樂大典》影印本。完整收藏《中華再造善本》第二輯及第一輯的大部分、《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等。
廣州國家版本館館藏設有哪些展覽?
廣州國家版本館著眼“中國高度、世界廣度、技術銳度”,從版本承載文化傳承、支撐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出發,設置四個常設展覽和三個專題展,聯袂打造世界級中華版本文化展示窗口。
(1)“偉大時代的印記——改革開放以來精品出版物專題展”:以改革開放歷史發展為脈絡,分“大地回春”“茁壯成長”“蒼翠挺拔”“欣欣向榮”4個單元,把精品出版物作為偉大改革開放的時代注腳,以小切口、大視野,集中講述改革開放的故事、新時代的故事,重點展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2)“千秋寫印華夏有章——中華版本概覽”:以中華版本形態嬗遞之序,從版本源流、材質更新、技術進步等角度出發,展示中華版本的演變歷史,彰顯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3)“紅色印記映照初心——紅色廣東專題版本展”:以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脈絡為線索,通過紅色版本講述中國共產黨在廣東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光榮歷史。
(4)“互鑒千年融通未來——海上絲綢之路專題版本展”:以時間為經、版本為緯,分為“海路綿延”“美美與共”“走向未來”三個部分,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各個歷史時期留存至今的典籍、繪畫、照片等版本,呈現波瀾壯闊的文明交流互鑒史,彰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偉大倡議的歷史底蘊和宏偉前景。
(5)“時代留聲傳世之音——中國黑膠唱片版本展”:以黑膠唱片為主,按內容分為經典紅歌、傳統戲曲、經典民歌、流行歌曲等主題進行展示,旨在讓觀眾聆聽傳世之音,感受藝術的魅力,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
(6)“嶺南風骨——廣東美術名家典藏作品展”:以廣東美術的近現代發展歷程為線索,以諸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關山月、黎雄才等名家巨匠以及林墉、湯小銘、李勁堃、林藍等現代名家為重點,凸顯廣東美術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的時代氣象和創新精神,彰顯新時代下廣東文藝蓬勃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藝術新氣象。
(7)“團圓——廣式月餅文化專題版本展”:聚焦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秋佳節,以月餅盒、月餅票、餅模等為載體,在展示輕工業包裝設計獨特魅力的同時,展示不同年代、不同地區中秋佳節的習俗,以及背后所蘊含的深厚家國情懷。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