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對于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jié)日。每到冬至的時候廣東地區(qū)就會吃一些傳統(tǒng)的食物,下面就來看看有哪些,詳情請見下文。
1、雞鴨煲
“冬大過年”、“肥冬瘦年”是廣州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廣州人過冬至,通常會煲湯圓、殺雞殺鴨,跟家人一起圍坐著吃頓豐盛大餐。
2、圍爐
打邊爐實際為打甂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肴。在順德,一家人圍坐打邊爐過冬至,寄托著團團圓圓、暖暖和和過好這個冬的期許,盼一家人平安健康,共迎春節(jié)!
3、水欖
中山的“湯圓”并不圓,像橄欖狀,故稱“水欖”。餡料通常是蓮蓉或綠豆沙,再加入一些菊花肉。
4、咸湯圓
陽江人過冬至,會做當(dāng)?shù)氐奶厣珎鹘y(tǒng)美食—咸湯圓,寓意“一家團圓、美滿幸福”。陽江人把湯圓稱為“圓子”,和普通湯圓不一樣,餡不是包在湯圓里面,而是把湯圓切成粉粒,湯圓餡放湯里煮開,聞到香味后,再放湯圓一起煮。
5、酒煮羊肉
客家人稱冬至為“過冬”,按照習(xí)俗家家戶戶都要“好好地吃一頓”。冬至前后,梅州客家人都喜歡吃羊肉煮酒,認為在冬至?xí)r節(jié)食用對身體大有裨益,因此酒煮羊肉成了客家人的冬至?xí)r令美食。此外,這一天釀造娘酒也是梅州地區(qū)最重要的習(xí)俗之一。這習(xí)俗已傳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冬至當(dāng)天一大早,許多村民都在家中忙著釀造客家娘酒。客家人認為,冬至?xí)r的水味最醇。
6、冬團
冬團是道滘群眾在冬至?xí)r節(jié)(俗稱“做冬”)必吃的一樣傳統(tǒng)食品,由糯米皮和餡兩部分組成。冬團的餡通常以眉豆為主要原料,還會加入花生等材料,分甜咸兩種口味。做好的冬團需要用油刷一遍,然后用蕉葉墊好放在蒸籠里蒸熟。
7、艾角
是廣東一帶的漢族傳統(tǒng)小吃,屬于粵菜系。制作艾角的主要原料是艾和糯米粉。制作“艾”是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先取本地野生艾草,用開水煮后用竹筲箕背擦磨成絨狀,制成食用艾。之后混合米粉做成粉皮,以咸、甜各料做餡包成角狀。惠州過冬食用的艾角多采用咸料,傳統(tǒng)用料多為蘿卜絲、豬油渣、蝦頭、五香粉等,蒸熟即可食用。
-
鄭州中國綠化博覽園
鄭州·中國綠化博
2092 03-14 -
南通洲際綠博園
南通綠博園比較適
2535 03-14 -
天府花溪谷
這處天府花溪谷景
999 03-14 -
沙河市桃花源風(fēng)景區(qū)
沙河市桃花源風(fēng)景
247 03-13 -
神鹿峰旅游度假區(qū)
神鹿峰旅游度假區(qū)
1522 03-13 -
鏡泊湖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
黑龍江鏡泊湖風(fēng)景
1315 03-13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