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北京盧溝橋景區,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盧溝橋上的石獅子是景區最大的看點,很多游客都會來仔細端詳一下。那么盧溝橋上的石獅子一共有多少個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盧溝橋有多少石獅子
盧溝橋有501個石獅子。
從明朝朱棣時期到清朝光緒年間,已修了14次,每修一次橋上的石獅數量都不一樣。
2、歷史介紹
金元時期的石獅身軀比較瘦長,獅子頭比例特別大,顯得腦袋大,面部較窄,嘴巴上翹,下巴不豐滿,嘴部微微張開,但總體上雕刻的獅嘴中間不掏空,類似一種假的張開。腿也特別短,前腿上還有些鱗狀的盔甲紋。頭上卷毛不甚高凸,全神貫注,頸部系帶飄逸。頭前掛一個小鈴。這些都是金元時期獅子的特征。
明代的石獅身軀稍微粗短,或足踏繡球,或足踏小獅,或身上有小獅。獅子嘴部張開,舌頭向上舔著,嘴方且大,中間是空的。清代的石獅突胸張嘴,雕刻細膩,身上間有小獅,頸下有一寬大的系帶,卷毛非常高凸。雕刻的紋路比較深,神情的表現主要在臉部,眼睛拉長,瞇縫著眼。這時候的獅子應該說不像以前那么兇猛。雕工精細,身上的花紋包括鈴鐺上的花紋都刻得相當細。
清末至新中國成立前的石獅外表甚新,雕刻比較粗陋,獅子后頭卷發變大了,以前都是九圈十圈,現在就一圈兩圈。獅嘴、鼻子、眼睛不刻那么深了,明顯很隨意的,沒有什么比例。所用石質顏色不。這些雕刻上的變化,反映出這個時期社會的政治、經濟等方面處于動蕩和蕭條之中。
新中國成立之后,對盧溝橋的石獅子進行了多次大修或翻修。但是在修繕時沒有按照原來的數據去翻刻。石料選擇的標準也不同,有好有壞,參差不齊。總體來說,盧溝橋上的501個石獅子歷經金、元、明、清、民國、新中國各個時期的修補,融匯了各個時期的藝術特征,成為一座自金代以來歷朝石雕藝術的博物館。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