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山西太原的蒙山大佛,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而且還有四川的樂山大佛。不過相比之下樂山大佛可能大家要更加了解一點。所以今天小編就個大家介紹一下這個蒙山大佛,讓大家對蒙山大佛有進一步的了解。
1、景區簡介
蒙山大佛,又名西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余公里處的蒙山。蒙山大佛開鑿于北齊天保年間,本是蒙山開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毀。1980年大佛被重新發現,但佛頭已不知去向。現在的大佛頭部為后人新鑿的。
蒙山大佛兩腿底部至頸部高約30米,按照比例計算,加上佛頭高度,大佛原本高度約為46米。大佛前的平臺上存有面闊三間的建筑遺跡,門墩石和地栿尚在。遺跡北面存有一龜趺,碑已失。佛龕西側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閣時嵌入梁檁所用。大佛龕外東側,崖面上還有一塊摩崖碑刻和二個洞窟的遺存。
2、歷史介紹
自從1980年蒙山大佛被發現以來,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對蒙山大佛給予了高度關注,并通過各種渠道為大佛的修復保護和開發鼓與呼。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田東輝所長認為,蒙山大佛是世界佛教史上的一大奇跡,他說,這樣一尊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摩崖石刻大佛,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是其他大佛所無法比擬的;國務院津貼工程技術專家馬啟元先生認為,蒙山大佛的文化研究價值和社會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中國文物學會李瑞森副會長被大佛的恢弘氣勢所震撼,說蒙山大佛不僅是太原人的大佛,更是全人類的大佛,是世界摩崖石刻藝術中的精品。太原市委、市政府從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打造文化強省、文化強市,建設歷史文化名城、鑄造城市靈魂與神韻的角度,對修復和保護開發蒙山大佛,給予了充分肯定。幾年來,省市政府和晉源區政府都十分重視蒙山大佛景區的開發,蒙山大佛景區的開發也必將轟動世界。一個既能體現當地地理文化特征,又能滿足信眾宗教信仰需求的佛教文化旅游勝地即將面世,蒙山大佛也必將成為太原、山西甚至中國吸引世界的新名片!
3、景點介紹
蒙山大佛自雙腿下部至頸高約30米。研究者按照雙肩寬度18米估計佛像頭部高度大約十米左右,即蒙山大佛通高為40米,加上后世重修時增砌的6米高的基座,總高度大約46米。這與史籍的記載有所不同。唐代的《冥報記輯書》記載蒙山開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按唐代一尺合現代0.295米,唐代記載中蒙山大佛的高度為59米,比蒙山大佛的實際高度多十幾米。一些媒體按現代一尺合0.33米計算,得出蒙山大佛的高度為66米,也有媒體計算為63米,還有媒體稱蒙山大佛通高(大佛站立高度)66米。這些媒體由此認定,蒙山大佛比55米高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還要高。甚至有媒體聲稱,蒙山大佛與樂山大佛、巴米揚大佛齊名,并根據三者的高度關系認為將蒙山大佛稱為世界第二大石佛。
大佛前的平臺上存有面闊三間(約15米)的建筑遺跡,門墩石和地栿尚在,研究者判斷建筑年代可能晚于五代。建筑遺跡北面存有一龜趺,碑已失。佛龕西側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閣時嵌入梁檁所用。大佛龕外東側,崖面上還有一塊摩崖碑刻和二個洞窟的遺存。摩崖碑刻大約處在大佛胸部的高度上,為長方形,高2.50米,寬1.85米,是預先雕刻成之后嵌在山崖上的,文字已漫漶不清,只能判斷出刻的是佛經,無法確知是哪一部經。
摩崖碑刻東側的小窟高、寬都在1米左右,因巖石崩塌,此窟已被破壞。小窟的東邊是一平面為方形的大窟,面闊2.97米,進深2.99米,高2.94米,四角攢尖頂。長方形的窟門高1.74米、寬0.97米、深0.52米,門兩側雕有石柱,石柱上雕出櫨斗,櫨斗之上是雕刻的闌額,闌額的斗栱為一斗三升式,柱間斗栱為人字形叉手。叉手為弧形,向外撇出,尾端微微上翹。結合四角攢尖頂、人字形叉手尾端上翹兩個特征,研究者認為此窟可能開鑿于北齊。窟內為素壁,并無龕像,屬于禪窟,窟內殘存有清康熙四十六年的題記。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