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內容
評論
返回頂部
圣德寺的建筑年代比寺廟會晚一些,其方形平面設計非常有唐代的風格。傳統(tǒng)線描的繪畫搭配上凹凸的暈染法,在繪畫藝術上,給后人留下了珍貴的文物遺產。
保護范圍:塔基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0米。
地址:四川省簡陽市簡城鎮(zhèn)
圣德寺的建筑年代比寺廟會晚一些,其方形平面設計非常有唐代的風格。傳統(tǒng)線描的繪畫搭配上凹凸的暈染法,在繪畫藝術上,給后人留下了珍貴的文物遺產。
簡陽八景之一的白塔寺,原名圣德寺。它在城市以南一公里處。它始建于唐僖宗乾符年間(874-879),而寺內的寶塔建于南宋。從寺廟到寶塔的時間跨度是300多年。因為方塔的方形塔身主色調是白色,簡陽人叫它白塔。現在寺廟不見了,只有白塔。
白塔為磚石木結構,四角攢尖頂,13級密檐。塔身和塔中壁畫不僅具有濃厚的唐代遺存,而且具有宋代的特點。它體現了白塔的實際建筑時代。它是我國優(yōu)秀的古塔之一,也是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密檐松塔中的瑰寶。
圣德寺建于唐代,塔建于宋代。而今寺無存,塔猶在。山口有三個大殿:天王殿、佛殿和千手觀音殿。一開始,當初并沒建塔。南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夏,簡州教諭張方率僧人惠祖開始集資建塔,嘉泰四年(1204年)甲子落成。建成后的塔樓位于圣德寺中軸線上,由西向東呈方形平面,總高度37.9米。塔基占地125.5平方米。它最初被命名為“圣因塔”。1898年嘉靖中秋(1538年),何本貴等人捐資倡眾維修,并于1543年癸卯竣工。維修過程中,增加了8八只鐵風鈴,與原來的8個銅鈴相間懸掛,塔頂增加了30多斤的錫塔剎,塔身也涂成了灰白色。“白塔”這個名字就是從這里來的。
有人認為,白塔寺三層被8棟精美的建筑環(huán)繞,屬于遼金特有的建筑結構。簡陽白塔究竟不是遼金部落所為,或者說簡陽還有沒有遼金后裔,還有待專家進一步核實。
在37.9米高的白塔兀立園中,在5米寬的底座上,白塔顯得更加神圣莊嚴。
沿方形須彌塔座十八級臺階,進入塔內。這座塔有四層。塔身截面為雙層結構,內層為塔室,外層為厚壁,中間夾有回廊。石階置于回廊內,臺階布置為“壁內折上結構”。
每層壁龕、斗拱、藻井等形狀大小各異,重疊拱頂排列錯落有致。
據說,寺院的兩堵墻內保存著100多幅宋人佛像壁畫。他們擅長繪畫,色彩豐富。它們在線條和繪畫上都具有唐代的魅力。大多數壁畫都不確定什么時候會被白灰覆蓋。其余的都很珍貴。
簡陽市圣德寺白塔位于成都市簡陽城南一公里處。寶塔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曾是“簡州八景”之首,素有“一塔凌云”之美譽。
圣德寺白塔為磚石仿木結構,周圍有尖頂和十三層密檐式佛塔。塔基為方形須彌座式,長11.2米,高5米,裝飾圖案簡單樸素。塔身平面呈方形,共13層,為仿亭式。塔內有四層。四樓與塔外九樓相對應。外檐與內檐不一致,密檐特征明顯。
返回頂部
旅泊網 Copyright@ 2016-2017 www.czljspf.cn 網站備案號 : 鄂ICP備17009702號-1
本站刊登的所有新聞和各種專題資料,均來源互聯網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全國景點門票訂單有問題的請加QQ441963725。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3126號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