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內容
評論
返回頂部
武漢的古德寺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并且這里也是非常的安靜,香客也不多,如果你想要領略古德寺的美麗,隨時都可以出發喲,下面就來和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1、景區等級:無
2、門票價格:成人13元/人
3、開放時間:07:00-17:30
4、景區電話:027-82907553
5、景區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工農兵路74號
6、交通指南:乘坐30/電3路/電2路至工農兵路國賓酒店站;乘坐輕軌1號線至頭道街站即可到達
7、景區官網:無
2024年4月5日開始收取門票,價格為13元/人,僅提供寺內現場購票渠道。
入寺實行線上實名預約,請廣大游客提前進行預約,持預約碼有序入寺。
夏季:上午8:00開門,下午4:30停止入寺,4:50-5:00清場;
冬季:上午8:30開門,下午4:00停止入寺,4:20-4:30清場。
請合理安排自己的行程。節假日如有特殊安排,以臨時通知為準。
2-3個小時。
一年四季皆可。
1、入寺請著裝整齊得體,穿著暴露者,謝絕入寺。
2、請文明有序參觀,禁止追逐嬉戲、大聲喧嘩、樂器演奏、音響外放、長時間占用公共設施及公共空間。
3、不吸煙、不亂丟垃圾,共同維護寺院整潔、清凈。
3、未經允許,禁止進行各類表演、采訪、售賣商品或服務、商業性拍攝等非參觀游覽活動。未經允許,不得拍攝僧人。禁止開展違背公序良俗的活動或行為。
4、貴重物品請隨身攜帶并妥善保管。
5、請勿攜帶寵物入寺。
1、天河國際機場,天河機場站上車,乘坐[地鐵2號線]到[宏圖大道站]下;轉[地鐵3號線]到[羅家莊站(B口)]下,步行1.0公里可達;
2、電3路-工農兵路古德寺站,步行109米到達;
3、地鐵1號線-頭道街站(C口),步行1.5公里到達;
4、248路-黃浦大街工農兵路站,步行507米到達;
5、548路-黃浦大街工農兵路站,步行507米到達。
古德寺就在市區,吃飯和住宿很好解決。
古德寺,是漢傳佛教唯一一座融中國傳統文化與印、緬阿難陀寺、印度帕那瓦建筑風格于一身的獨特寺院,全國僅有,世界無雙,具有極重要的佛教文化、文物、歷史價值。
古德寺原貌是坐東朝西而建,寺院整體配套設施有古樹、楠竹林、紫竹林、花園、果園、菜園、古井、一片湖泊連著正北面一條放生小溪環繞著寺院,湖泊上有一座古樸的吊橋。山門傍西南,為單孔三開間牌樓式樣,因古德寺與孫中山、黎元洪等名人有著特殊的緣分,且古德寺獲得了黎元洪總統親自提寫豎匾“古德寺”的殊榮,所以山門上的寺名為佛寺中高規格大字直書。
寺內建筑殿堂設施(圓通寶殿、天王殿及其它配殿等)齊全,環境優美,香火鼎盛,受到各階層人士的景仰和朝拜。據抗戰前的《武漢指南》一書記載:“古德寺為全鎮各寺之冠,供奉香火,每屆佛期,善男信女多往祈禱,盛極一時。”且在辛亥革命時,古德寺周邊從黃埔路到丹水池方圓4公里的范圍是“辛亥革命陽夏保衛戰(亦稱武漢保衛戰)”的第一個戰場,當時古德寺僧眾以佛的無畏大慈悲精神,不畏艱難險阻,自發參與救護傷員并還在寺后掩葬了三千多具烈士遺體。
戰爭結束后(1912年4月13日),孫中山先生專門帶領專員來古德寺憑吊烈士,古德寺因此受到了民國政府的表彰和資助。1954年,印度總理尼赫魯及女兒甘地等一行9人,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古德寺,對圓通寶殿別致獨特的造型而贊譽不絕。
在1931年的洪澇中,古德寺傾盡全力捐助大量古樹木,用來抗洪搶險,修橋鋪路。現今,古德寺內百年老樹已所存不多,唯有井旁幾棵無人知曉年齡的古樹靜靜佇立,默默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土改時,古德寺擁護國家土地改革,政府留有3萬余平方米的土地給僧人維持正常的宗教生活。
在時代變遷中,原有的土地面積和建筑原貌已滄海桑田,輝煌的舊貌已顯滄桑。1997年春,原清濟寺的演順老法師帶領40余比丘尼入住古德寺,久違的晨鐘暮鼓,磬魚梵唄又回響在古德寺殿堂……
2008年,在政府支持下又收回寺院原有部分土地。如今,在各級政府領導、善男信女及古德寺法師的共同努力下,古德寺正在逐漸恢復舊貌。
追溯根源,古德寺圓通寶殿的建筑風格起源于印度的阿難陀寺。二千五百年前的印度,摩羯陀國的阿難陀寺是當時政治、商業、文化及佛教的中心,時值唐朝玄奘大師西行求法,在阿難陀寺學習佛法多年。后印度上座部佛教傳入緬甸,在緬甸這塊土地上扎下了根。因阿難陀寺建筑精美,獨樹一幟,緬甸于是依照阿難陀寺建起一座阿難陀塔。后來,隨著緬甸與中國的佛教、經濟、文化交流中,阿難陀寺的建筑風格也傳入了中國。
在建筑風格上,古德寺內的“圓通寶殿”仿印、緬阿難陀寺建造但又不是照搬照抄,它除了神似阿難陀寺,更多的則創造了自身的特點。大殿呈正方形,占地面積1120平方米,內空高16米,到塔頂高約25米。它大手筆吸納印、緬、東西方等文化,成功實現了單體殿堂的建筑風格多元化。它的門廊呈三角型分兩層朝后遞收向上,烘托了頂部中心的高聳山花,這種古典廣義羅馬風建筑的表現手法,強化了寶殿正立面的宗教神秘感。它以貝葉形拼飾的火焰券門楣,是南傳上座部佛寺的典型特征。大殿為全外廊式,立面為愛奧尼柱式加哥特式拱券,拱券上方一大二小圓有窗花,屋檐裝飾體現了東西建筑風格的完善結合。
殿頂高低錯落的佛塔共九座(象征五佛四菩薩),佛塔為西式攢尖亭,尖頂為十字形,橫向為禪仗。從地面上任何一個角度觀看,總有兩座佛塔是看不見的,與中國道教的北斗九星、七現二隱的說法暗合。
佛塔為西式攢尖亭,尖頂為十字形,橫向為禪仗。殿頂四周有九十六個蓮花墩源自中國的傳統望柱,寓意( “國之四維,天圓地方” ),每隔四個蓮花墩上就有一尊天神,共有24位天神,又稱二十四諸天。兩側有一對獅子、大象頭部和大鵬金翅鳥組合的守護神圖案,極具印、緬地域特色。 ?
大殿巧妙運用了自然采光,每一束光線的折射角度恰到好處。殿內空間高,迎面正中供奉的丈六金身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三尊大佛像,盤坐于八級蓮花寶座上。三尊佛背后為漂海觀音,大殿內四周為二十五圓通、文殊、普賢塑像,墻壁上飾有大量精美的壁畫。
寺中還供奉著一尊從泰國請來的四面佛,有四面、八耳、八臂、八手。四面分別代表慈悲、仁愛、博愛、公正;八手分別持令旗、佛經、法螺、明輪、權杖、水壺、念珠和手印等,在陽光照耀下,鮮明奪目,望之儼然,十分壯觀。可以說,古剎豐富的內涵,呈現出至真、至善、至美、至圣的佛法精神,無一不藝術,無一不莊嚴。
返回頂部
旅泊網 Copyright@ 2016-2017 www.czljspf.cn 網站備案號 : 鄂ICP備17009702號-1
本站刊登的所有新聞和各種專題資料,均來源互聯網收集整理,僅供參考。全國景點門票訂單有問題的請加QQ441963725。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3126號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